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常见病,是肝硬化、肝癌最主要病因,其治疗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相关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却无特效药物;面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友们常常感觉迷惘,无从决定。在本文中,笔者从病友角度考虑,结合自身的从医经验,谈谈针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处理策略。
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存在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谈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普遍存在一种理解误区,认为感染了乙肝病毒就是得了“慢性乙型肝炎”。其实不然,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时候乙肝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处于“和平共处”阶段,乙肝病毒寄生于肝细胞,但对肝脏没有损害,因而不需要治疗,而且治疗也是“徒劳”;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绝大多数的儿童、大多数的少年、多数30岁以下的青年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强调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是定期检查肝功能指标正常者,一般要求每3-6月检查肝功能指标;如果仅仅是偶尔检查肝功指标正常,还不能说明肝脏“平安无事”,因为有很多“肝炎”病友是没有任何不舒服感觉的,必须要经过肝功能指标检查确认,所以,对于乙肝病毒指标阳性者,每3-6月检查肝功指标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否为“慢性乙型肝炎”呢?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检查肝功能指标,主要是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如果经过两次检查确认ALT升高,并且排除饮酒、脂肪肝、检查前1天剧烈运动、检查前曾经接受肝毒性药物治疗等情况,我们就可以考虑存在“慢性乙型肝炎”。可是对于没有经常检查肝功指标,偶尔检查肝功指标正常的病友来说,如何确定是否存在“慢性乙型肝炎”呢?
笔者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许多病友经常没有定期检查肝功,偶尔检查则是正常的,在这些病友中,大多数属于病毒携带者,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可以从几个指标去间接判断:首先是肝胆脾超声检查,如果发现脾大或胆囊炎,又不存在血液病及胆结石,则提示肝纤维化的存在,应警惕过去反复肝炎活动病史,当然,如果存在肝硬化表现,则更应该尽快全面检查;其次,可以检测乙肝病毒定量及E抗原定量,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定量及E抗原水平都很高,以笔者的经验,病毒定量在107以下或E抗原S/CO低于1000以下者,都应警惕过去肝炎活动病史;第三,近年出现的FibroScan(俗称肝脏硬度检查)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如果肝脏硬度值在9kPa以上,则必须寻求治疗。当然,也可以不做上述检查,但以后必须检查每3月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明显异常,需要全面检查以明确肝脏病变程度。
一旦确定存在肝炎活动,进一步的措施便是确定治疗措施。目前关于乙肝的治疗药物不外乎皮下注射的干扰素与口服的核苷类药物。至于两种药的优点与缺点,相信病友们已经看过许多介绍;对于已经完成生育任务的病友,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已经有很多经验分享,在此我们不在赘述。对于没有生育的年轻病友,尤其是女性朋友,由于在短期内可能存在生育要求,而核苷类药物治疗的确切疗程尚不清楚,因而主张应用干扰素治疗;如果干扰素疗效不佳,则应视肝脏损伤程度而决定,如果已经存在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甚至显著肝硬化,则应改用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控制肝脏病变后才能考虑生育问题;尤其是女性朋友,毕竟10月怀胎的任务很艰巨,在怀孕之前需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肝脏损伤程度,以免一旦怀孕期间发生肝炎活动,对胎儿及自身健康带来危害;如果病情比较轻微,则可以考虑护肝治疗,暂时不考虑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待完成生育任务后再作决定。至于如何确定肝脏损伤程度,肝穿刺活检当然是相对准确的检查手段,如果对肝穿刺有顾虑,可以先检查FibroScan肝脏硬度进行初步评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