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大多数发生于45岁以上男性,常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结核肺病,也可继发于其他肺病如支气管肺癌等,而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是指患者并没有相关的肺病而自发形成的气胸,目前普遍认为,其主要由于肺大泡(bullae)引起。
二、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与肺大泡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健康年轻的成年男性,5-10/100 000,相对而言,瘦长型的人较为常见,扁平胸者更易发生,考虑为瘦长型患者的肺组织生长快速,引起肺局部缺血而形成肺尖部大泡组织,在外来诱因(剧烈运动、重物撞击、大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或外界气压急剧变化)的作用下容易使扩张的肺大泡破裂而造成气胸。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肺大泡所致的自发性气胸多见于右侧,有10%发生在双侧,多数情况下为相继出现,25%的自愈患者在2年内会有同侧复发,在第2次复发后,发生第3次的机会将超过50%。其临床表现与肺萎陷的程度密切相关,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急性胸痛和(或)呼吸困难,可伴有干咳,几小时后症状可减轻,容易耐受。最有意义的检查是直立位正侧位胸片,此外CT常常可以准确地显示小肺大泡的数目、大小和位置,有利于决定治疗方案。
四、非手术治疗
其治疗的目的与原则是使萎陷的肺组织复张,恢复肺功能并防止其复发,但应明确外科治疗亦无法改变肺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其中非手术疗法包括观察、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
1、观察
平素健康无症状的患者,肺萎陷小于20%,胸片未提示积气增多,可以观察等待气胸自愈吸收,为保证不发生并发症,患者必须留院观察24-48小时,出院后每5-7天复查胸片,直至气胸完全消失,如7-10天肺仍未复张,则有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的必要性。
2、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
对于大于30%,中等量或大量气胸的患者,建议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处理,因穿刺抽气需要多次操作才能有一定效果,故临床上大多采取胸腔闭式引流为主,只要引流管位置合适,肺可迅速复张,多数患者在48小时内漏气可以停止。
五、手术治疗
如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仍有大量漏气,肺仍不能完全膨胀复张者需外科手术治疗,其主要手术疗的适应症为下:1.首次发作的气胸伴有持续3天以上的气胸,肺膨胀不良;2.血气胸;3.双侧或张力性气胸。
目前手术多采取微创方法,即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合术,操作口多为一个或两个小于1cm的切口,分别置入胸腔镜和操作仪器,目前单孔技术应用成熟,更加减小了手术创伤,术中应对破裂肺大泡或可见的尚未破裂的肺大泡应尽可能予以切除、结扎或缝扎。目前胸腔镜下多采取机械缝合法,即利用一次性切割闭合器结合钉仓对肺大泡组织进行切除并行吻合,机械法较人工切除缝扎法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再次气胸复发率低,愈合整体效果满意,据文献数据统计,机械法闭合后的气胸复发率可降至5%以下。
六、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性锻炼
气胸术后均会留置胸腔引流管,因术中胸腔镜操作及术后引流管压迫肋间神经,会造成术后较明显痛感,痛感明显会造成患者拒绝深呼吸和咳痰,影响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增加了术后痰堵、肺不张,甚至肺炎等并发症的可能性,或严重影响预后,故术后予止痛泵或对症止痛处理十分必要,更需要病人的配合治疗,期间需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个人对抗疼痛、对抗疾病的信心和耐心,一般术后引流量小于100ml/天即可拔出引流管(大多数在3天以内),等待伤口愈合良好,复查CT满意后即可出院(大约为术后10天)。
出院后1个月内复查CT,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包括慢跑和抬重物,避免大力咳嗽、打喷嚏和长时间憋气,戒烟酒,切忌熬夜,多食用高纤维及高蛋白食物,利于排便顺畅,切忌过度使用腹压排便,必要时可以使用开塞露等润滑剂,建议全程以静养休息为主,结合深呼吸锻炼和慢走。
最后,即便是外科手术治疗也无法纠正肺部本身形成的病理变化,故肺大泡组织仍可能会在患者身上发生发展,进而形成新发气胸,或残余肺大泡破裂形成复发性气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