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角膜组织, 取代置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 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 为目前同种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 是眼科中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随着近20 年来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眼科各个专业的发展进步, 角膜移植也得到了积极地发展。伴随着粘弹剂、钻石刀、超声角膜测厚仪、人工前房、板层角膜切削刀及准分子激光等的应用, 使该手术更为安全和准确, 并突破了其传统的应用, 成为光学性康复的手段。
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指的是包括内皮的全层角膜移植, 其适应症的范围近年来已明显扩大。50年代, 该手术的适应症主要是单病毒角膜炎后遗的角膜瘢痕, 很少涉及大泡性病变。80 年代以后, 该手术适应症主要是增生混浊层的再移植, 因角膜, 晶状体摘除后大泡性角膜炎病变。近年来的主要适应症为感染性角膜炎, 尤其是单疱病毒角膜炎后的角膜斑痕, 其次是眼外伤后的角膜浑浊, 再其次为大泡性角膜病变、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或角膜变性等。按手术的目的可分为光学性角膜移植、成形性角膜移植、治疗性角膜移植、美容性角膜移植, 成功的光学性穿透性的要求及评价标准: 1) 供体材料佳。2) 移植片透明。3) 无手术上失误所致的各种并发症。4)减少术后角膜屈光上的异常。手术技术: 充分降眼压, 软化眼球, 移植片大小选择, 对供体的要求: 制移植片、制移植床、缝合植片、重建前房。近年来, 穿透性角膜移植显微手术技术的主要发展是最大限度的预防及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2、 板层角膜移植术
2. 1 前板层角膜移植术包括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压平表面角膜移植术、环形板层角膜移植术。巩膜板层移植, 羊膜移植结合角膜移植片及整形角膜植片治疗角膜溃疡及角膜溶化。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比较, 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开放式”手术的种种并发症, 如缝线拆除早, 伤口撕裂及排斥反应率高等, 但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常因板层混浊的存在而影响了手术后的矫正视力。为了减少这种混浊的出现,在分离制作植床时应可能深而一致空气分离, 粘弹剂分离及光学后板层切割等植床制作技术可获得光滑一致的植床, 并能充分的去除病变组织。
2. 2 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细胞病变, 后角膜主要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角膜营养不良, 目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据报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后部角膜溃疡, 其术后5年角膜透明率为60%-90%。然而术后高度散光或不规则散光、伤口缝合不良及与缝线相关的并发症的存在促使角膜移植在努力寻求更为理想的方法。治疗上仅仅取代病变的后板层组织在理论上可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Barr aqner 等在临床上首先应用后板层角膜移植术, 目前国内已开始广泛使用。
3 、治疗性角膜移植术
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实际上是光学性角膜移植适应症范围的扩展, 是指用于治疗各种角膜炎症, 穿孔病变, 外伤和肿瘤等, 以挽救眼球不至于毁坏, 保存眼球室功能主要目的。目前对一些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炎, 药物治疗是无效的, 病情不能控制, 炎症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膨出, 濒于穿孔或穿孔者, 既往多采用保守的加层包扎或结膜瓣遮盖术处理, 部分病例最后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或角膜瘘, 继发性青光眼, 眼球萎缩, 角膜移植治疗的绝大多数病例缩短了治愈时间挽救了眼球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充分体现了治疗性角膜移植的使用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