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的个体对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生命质量的概念抽象、复杂,包含的领域多样化,但最终指向个体满意度和尊严。
被称为“世界穷人之母”、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特丽莎修女,有一天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女在痛苦的挣扎并呻吟着。她赶紧近前,发现妇女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伤口布满了苍蝇和蛆虫,特丽莎不顾一切地抱起这个老妇女,直奔医院。后来她几经努力,办起了“临终关怀院”,帮助那些最痛苦的临终病人。其中就有一个老人在临终前,拉着特丽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一生活的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修女。”
人的生命是神圣的、宝贵的。当生命走到末途,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人类常常面临着巨大的痛苦、恐惧和悲伤。而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减轻病魔带来的痛苦,依然保持人的尊严和从容,这成为临终者的最后愿望。
影响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除了癌症治疗效果等外,癌症引起的疼痛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在一项对癌痛患者的调查中,80%患者最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因此疼痛如果不能有效的被解决,不但病人的自尊被剥夺,持续不断的疼痛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心理上的变化如绝望、不安、暴躁,导致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病情恶化。这是极其严重而又易被忽视的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全世界大约1/3的癌症患者面临着癌痛治疗不足或根本没有治疗的情况,约25%的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癌痛没有得到缓解。
当前癌痛治疗的目标是:解除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命质量,包括将疼痛控制到患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及时评估疼痛并评价治疗效果;注意考虑影响疼痛的各个因素;缓解患者在夜间、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为患者及其医护人员提供最新的镇痛药物信息。对于骨转移性癌痛,通过多学科的努力,减轻疼痛仍然是首要的治疗目标。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痛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应用,以达到增加治愈机会、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与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消除与癌痛有关的症状(如焦虑和抑郁),并使患者维持一定的健康状态。
癌痛的治疗,随着社会学、医学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消极对待逐步转为积极治疗。积极治疗的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的规范化“三阶梯”药物治疗外,还包括个体化、选择性的有创疼痛治疗,如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神经阻滞与神经毁损治疗等。
除了临床治疗外,更重要的方面还有社区和家庭的护理。为了提高各科癌痛病人的镇痛效果,减少副反应,国外很多医疗机构建立疼痛服务机构,由有经验的医生、护士、药师等组成,针对晚期癌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