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要是由子宫平滑肌肌瘤细胞增生而成,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子宫肌瘤。依发生部位不同而分为浆膜下、肌壁间和粘膜下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也与孕激素有关。多发生于30―50岁,绝经后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妊娠及外源性高雌激素作用下,肌瘤生长较快;常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存在。生长激素和一些生长因子与肌瘤的生长也有关,此外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产科王伟娟
〖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症状常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的大小及数目关系不大。
(1) 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长期经量增多可引起贫血、乏力、心悸。
(2) 下腹包块:位于下腹正中,实性、活动、无压痛、生长缓慢。
(3) 白带增多:常由粘膜下肌瘤引起;一旦感染,可出现大量脓性白带,如 有溃烂、坏死、出血时可有血性或脓血性恶臭的阴道溢液。
(4) 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后壁肌瘤(峡部或后壁)可引起下腹坠胀、便秘等。阔韧带肌瘤压迫输尿管者可造成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盂积水。
(5) 其他: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产;肌瘤红色变性可引起急性下腹痛,伴呕吐、发热及局部压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有急性腹痛。
〖鉴别诊断〗:
(1) 妊娠子宫:尤其肌瘤囊性变应与妊娠子宫相鉴别。可据有无停经史、早孕反应、血或尿HCG测定及B超影像鉴别。
(2) 卵巢囊肿:注意肿块与子宫的关系、可据B超、腹腔镜等鉴别,尤其应注意卵巢实性肿瘤与带蒂浆膜下肌瘤、肌瘤囊性变与卵巢囊肿的鉴别。
(3) 子宫腺肌病:亦表现为子宫增大,月经增多;但该病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史,子宫多为均匀增大,大于3个月者少见,B超有助于诊断,有时肌瘤与腺肌症可共存。
(4) 子宫恶性肿瘤:发生于围绝经其或绝经后,生长快、超声显示血流丰富、或伴有肿瘤标记物异常升高的子宫肌瘤,应警惕肉瘤的可能;如伴有异常阴道出血,须除外宫颈病变和内膜病变。
(5) 其他:如巧克力囊肿、盆腔假囊、子宫畸形等可根据病史、体征及B超检查鉴别。
〖治疗原则〗:应根据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 期待疗法:适应于肌瘤小、无症状的,特别近绝经期的妇女。每3到6个月随诊一次,明显增大或出现症状可随时改用手术治疗。
(2) 药物治疗:子宫小于2个月大小者,如症状轻,近绝经期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米非司酮,停药后有复发问题。为手术创造条件的短期用药更为合理。
(3) 其他非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高能超声聚焦等、海扶刀治疗
(4) 手术治疗:
适应症包括:子宫大于孕10周大小;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较快;保守治疗失败;不孕或除外其他原因的反复流产。
术式根据年龄、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特性选择不同路径(开腹、阴式、腹腔镜、宫腔镜)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
〖病案举例〗:
病例1:宫腔镜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冯女士,31岁,结婚4年,3年前自然分娩一次,宝宝健康。
病历特点 半年前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由30天缩短为22天,经期淋漓不净约10天,一直以为工作忙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所致,近一周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来我院门诊就诊,经盆腔B超检查发现:子宫粘膜下肌瘤?决定行宫腔镜检查术进一步确定诊断。
辅助检查 妇科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7*6*4cm ,宫腔内可见低回声团块,大小3*3*2cm,边界清楚,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双附件区未见异常。提示:子宫粘膜下肌瘤?
血常规:Hb95g/L,
考虑诊断: 粘膜下子宫肌瘤 轻度贫血
治疗过程: 完善化验后入院,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同时进行了肌瘤电切术,手术顺利,术后1天出院
术后随访: 术后一个月后月经来潮,经期持续5天干净,复查血常规正常,贫血纠正,胸闷气短等症状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