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在我国虽然尚无大规模统计数据,但调查结果显示呈迅速上升趋势[1]。克罗恩病发病机制不清楚,研究结果提示环境、遗传、免疫及肠道微生物参与克罗恩病的发病。目前的观点认为克罗恩病是遗传易感宿主,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对肠道微生物产生了不恰当的炎性反应,导致肠道粘膜屏障的破坏,引起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克罗恩病具有慢性迁延,致残性及毁损性,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以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防治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为目标。
饮食因素在克罗恩病的发病中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高糖、高脂、低纤维素饮食及食品添加剂使用增多与克罗恩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克罗恩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0%-80%,其中约1/3的青少年患者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不但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严重影响药物的疗效,增加手术患者切口疝、肠瘘的发生率。肠内营养(EN)在克罗恩病治疗中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持手段,而且其在克罗恩病治疗中重要作用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EN可诱导活动期克罗恩病病情缓解,并具有维持缓解的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在儿童EN诱导缓解的作用等于甚至优于糖皮质激素,在欧洲已经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在成人研究结果表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们在临床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的研究显示: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粘膜的愈合,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能够增加体重,恢复身高的生长等。EN作为治疗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无严重并发症,可以无限期使用,控制炎症的同时,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等。EN对克罗恩病的治疗作用机制不明,可能与去除去除诱发疾病的可疑食物病原,如致敏蛋白质、精炼糖、某些脂肪、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降低免疫反应;调整肠道菌群;EN对肠粘膜的直接营养作用,为肠粘膜修复提供原料(谷氨酰胺、泛酸、锌、果糖等);肠道休息等有关。
因此肠内营养不仅是一种补充能量恢复体质的手段,而且已经是切实的治疗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