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约20%的人群正在经受耳鸣的困扰,那么耳鸣是怎么回事呢?
耳鸣被定义为没有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所感知的耳内声音的感觉,有时会感觉头颅内有声音感觉,又称之颅鸣。耳鸣的临床表现多样,常如流水声,轰鸣声,蝉鸣声,汽笛声,风潮声等,还可由多个声音组成。决多大数正常人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都会体验到“耳鸣”,它是人体内生理性噪声或神经系统基本活动的反映,通常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不良的感受,临床上诊治的耳鸣一般是指给患者带来不良感受的耳鸣,它的响度较大,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影响,如失眠,疲劳,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惹,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两种,前者是患者本人能感觉到声音,而外人感觉不到;后者则是不仅患者本人能听到,检查者或外人也可以通过一些检测设备听到耳内的声音。前者机理不清,而后者往往可以发现引起耳鸣的一些因素,如血管畸形或血管瘤,耳周的一些肌肉功能紊乱像肌肉阵挛等。
关于耳鸣的相关机制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内耳内毛细胞与外毛细胞的损伤,此时一般伴有听力下降;生物化学机制包括自身增加的内源性的内啡肽,耳蜗内不正常的5-Ht水平;神经自发性同步活动紊乱;内传出系统的影响包括脑干中的听觉传出系统和网状结构的病变等。
全身疾病也可引起耳鸣:1、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微小血栓或颈椎病等致使听觉系统的血供发生障碍;2、内分泌失调,如甲亢等,影响耳蜗内外淋巴液循环以及离子浓度发生变化;3、神经的退行性变,如脱l鞘病变,病毒感染,肿瘤,药物中毒等;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可以通过边缘,情感系统影响听觉中枢。
大量证据表明,听觉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参与了耳鸣的产生与维持,外周病变(中耳,内耳)解除后耳鸣仍可以持续存在。
由于耳鸣产生机制复杂,有耳鸣的患者应注意自己的听力有无变化并及时求医,听力下降伴耳鸣的疾病常见于:
1、突聋,患者可能会突然感觉耳鸣,“影响”自己的听力。突聋患者中耳鸣比例高达72.73%,且耳鸣均发生于突聋耳。临床显示耳鸣可作为先兆出现在突发性聋发生以前数小时,也可能与突聋同时出现,少数作为突发性聋后遗症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突聋患者发病后要及时求医,因为症状出现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越长,治疗疗效越差;
2、梅尼埃病,这种疾病患者主要以天旋地转感伴恶心呕吐为主,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此时建议患者尽早在耳鼻喉科进行诊断治疗,一方面控制眩晕,一方面可以评估内耳前庭功能并针对性进行听力康复治疗。
3、颈静脉球瘤,最初的症状则表现搏动性耳鸣,继之可以出现听力下降。
4、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早期症状一些患者可以出现单侧耳鸣,伴传导性听力下降与回缩性涕血
5、听神经瘤等耳蜗后病变,此时患者听力逐渐下降并多数伴有单侧耳鸣;当临床上排除了以上疾病后,对于耳鸣患者临床上此时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改善耳蜗血供,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或神经营养药物等。
耳鸣的诊断治疗首先要作全面的检查,排除一些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的引起耳鸣的因素,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局部中耳腔感染、外耳道耵聍栓塞、蜗后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肿瘤、颈静脉球体瘤、中耳乳突胆脂瘤、鼻-鼻窦感染或鼻咽部肿瘤等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疾病。如果全面的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因可以进行下面的习服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减轻耳鸣对整个心身的影响。
耳鸣非药物治疗主要有1、耳鸣习服治疗,即不改变耳鸣,而改变耳鸣患者对其耳鸣的反应和态度,心理咨询等,调整患者的心态,情绪,从而减轻耳鸣所带来的烦扰。2、耳鸣掩蔽治疗,也称为耳鸣声音疗法,目的是利用外界的声音来抑制耳蜗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增强的活动,这种方法其实并没有消除或降低耳鸣声本身,而只是减弱了对它的感知。有两种最基本的途径,一种是制造背景声音,减弱患者听觉中枢对耳鸣声音的分辨和感知,如电台噪声,风扇声或某些自然声如鸟叫,流水声,海浪声等。听力下降伴耳鸣患者戴上助听器后会觉得自己的耳鸣“消失”,也是应用了这个原理,即放大了周围的声音,患者对自己耳鸣的感受程度下降。还有一种耳鸣掩蔽声是根据影响患者最严重的耳鸣进行匹配,选用特定的,掩蔽效果最佳的宽带或窄带噪声为掩蔽声,循序渐进的长期治疗。临床上已经证明其为确实有效的手段。但不是所有耳鸣患者都适合于耳鸣掩蔽治疗,在进行治疗之前患者需要先由临床听力学医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掩蔽曲线和残余抑制试验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有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