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晚期肺癌一线方案,二线方案,甚至三线方案的选择,到分子靶向治疗,但给人的总的感觉正像美国化疗之父Kennidy教授所说的,“肺癌治疗的进步象蜗牛一样缓慢”。尽管各类新的化疗药物还在不断研发和问世,但它们对肺癌的治疗已基本进入一个平顶期。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以及根据各种癌症的不同基因表型而无意或有意设计的用药方案,却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重视的结果和现象,为此,以新的观点重新审视目前肿瘤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命活动的混沌现象
混沌理论可揭示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生命活动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生物体不是各种生物分子功能的简单叠加, 不同的生物分子与组织之间有着复杂的网络关系, 生物的许多系统都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而混沌作为非线性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自然而然地被应用到了生物领域, 成为研究生物复杂系统规律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目前的研究结果说明, 许多生物系统中都有混沌现象存在。
正确看待肿瘤治疗中的混沌现象
上述可见,混沌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生命现象中,因此,如果简单的将肿瘤治疗过程看作一个线性过程,那么,就很难理解上述肿瘤治疗现象中存在的各种反复的、不稳定的治治疗结果了。
目前在肿瘤治疗中,还是概率论占主要地位,人们还是希望通过随机的概率来给当前的治疗提供证据,循证的方法也在不断提出肯定,不久又变成否定的结论。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肿瘤治疗忽视了人体是一个大的系统,混沌的本质是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是非线性问题。我们目前的临床治疗只是在一个系统的阶段,来进行不同手段的干预。更多是用典型病例的研究和作些概率分析。从而随机的循证在指导肿瘤治疗的全部。希望用概率论的观点,用循证的方法解释一切。
肿瘤细胞是一种失控蛋白质分子,其分裂复制出现了不正常的发展。可以以蛋白质分子的混沌态观点对其进行分析。
着名理论物理学和理论生物学家 A.S. Davydov在20世纪70年代末,将他的在一微分子中的孤立子理论移植到a 螺旋蛋白质分子中,导出了表达a 螺旋蛋白质分子集体激发和分子链的位移变化的运动方程,在连续近似条件下,该方程可以化为非线性薛定萼方程。由于采用了连续相似,故a 螺旋蛋白质分子被看成沿x轴的一条直线。我国学者周凌云等人在Davydov方程的基础上,考虑电磁波的作用,对Davydov方程进行了演化,结果系统出现了Smale马蹄,表明系统出现了混沌。
上述结果表明,蛋白质分子在激光的作用下,会在孤立子运动状态转变为混沌运动状态。而弱激光作用于生物后,从宏观上看,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和光效应,从微观看是电磁及其量子效应。也就是说,在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的运动,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会由简单的运动变为复杂的混沌运动,其复制出来的下一代可能就无法预测,即出现了肿瘤细胞,而对于肿瘤的治疗中,如采用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就是利用了混沌现象中混沌对初始位置的极端敏感性这个特点进行了混沌干扰控制,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减弱了混沌现象,对外表现为病情好转,即采用很小的修正,将对混沌的发展起到很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也解释了单阻断治疗和多阻断治疗,其效果相差不大的原因,即由于混沌现象的存在,单干扰和多干扰,带来的最终结果都相差不大。另外,由于治疗仅仅对混沌进行了干扰和抑制,并没有消除混沌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很难治愈肿瘤就很容易理解了。
美国加州大学彼得.莱尔德的研究证实癌症源于干细胞,而干细胞是被一种沉默基因做了记号,基因的永久沉默会阻止胚胎干细胞分化,这些胚胎干细胞成为癌症的种子.也就是癌症的初始条件,随着生命的进程最终导致癌症的形成.他们发现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177个基因中有77个呈现与癌症相关的DNA酶修饰迹象,胚胎干细胞中一个Polycomb靶蛋白异常性的甲基化的几率是12倍,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基因,预示着它们的表达会由于甲基化作用而被永久关闭.
6、 结论
1、肿瘤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本来规则的蛋白质复制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了产生了混沌了运动,导致了复制的结果出现了畸形;
2、目前对于肿瘤治疗的方法,只是对于这种混沌的调整和抑制,因此,很难做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