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四十岁之前的人多数壮怀激烈,思慕着建功立业;而四十岁之后的人生,则多半和健康有关,我最近经历了一些事情,对这个规律日趋认识。四十岁是人生丰收的季节,四十岁是收获功名利禄还是一身是病,除了先天后天那些不可避免的冥冥中的因素外,也主要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近接触一位有文学才华的晚期青年癌症患者,读了她生病后所写的一些文字,深为震撼。她的文字使得作为临床医生的我得以了解到患者的内心世界,所以写下如下文字,与健康人和青年人分享我对癌症这种疾病的一些看法!
它被称为“万病之王”,有一个美国医生专门写了一本书,讲述它的历史。我虽然也有写这个题材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和学识的缘故,还是暂时没有动笔。想着,总有一天得闲的时候,一定好好动笔写写这个我工作中一直在致力攻击的对手。
癌魔,也许更贴切表达人们对它的感情。在它的肆虐下,美女红颜不再,陈晓旭佳人含恨;一代富豪殒命,王均瑶英年早逝。一部《此生未完成》,诉说了复旦女教师于娟博士的离愁别恨,曾让我一夜将这本书读完的她写出了多少肿瘤患病者的悲伤和无奈。
前几天,受邀出席一个癌症幸存者的聚会活动,很为晚期癌症幸存者们的乐观精神所鼓舞。他们多数都是经历了很多次难熬的抗肿瘤治疗后幸存下来的,但是目前的精神风貌还是非常积极的。一位原中山医学院的老毕业生甚至鼓动大家自称为“健友”,而不是“病友”。作为到场的专业医生,我听后深有感触,在主办方的邀请下也讲了几句话。
癌症研究是现代生物科学中的一个黑洞,经历了无数曲折,至今仍是迷雾缭绕。动物试验和临床流行病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虽然明确了“癌”的某些生物学特征,基因组学也进一步明确了这些特征的细节,但是离全面揭示“癌”的真实面目还是遥遥无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癌”仍然将是人类健康的超级杀手。
癌的可怕在于它静悄悄地发生,几乎在早期毫无症状和不适,所以大多数癌发现时候已经是中晚期的全身播散,现有的医学干预手段回天乏力。还有一个可怕之处,即使是很小直径的临床早期癌,也有全身扩散的可能,而且扩散到全身的癌细胞未必和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征,且这些扩散大都是借现代医学检查设备难以发现的,所以被临床医生称为早期。
特别欣赏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I. Craig Henderson教授关于乳腺癌的论断:癌的发生是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由一系列诱因环境促发的一种生命副现象。癌的发生其实是一个很长时间渐渐演变的过程,至少数年,或许几十年,或许是几代人。在漫长的基因序列的变化积累中,最终出现第一个有活力的突变细胞,这个突变细胞没有被机体的免疫系统俘获(当时机体处于特殊的状态),突变细胞起初是增生,病理性增生知道演变成现代病理学定义的所谓“原位癌”阶段。原位癌又经过了复杂或许是漫长的演化,最终开始爆发性生长。癌细胞扩散至全身潜伏或出现症状,称为亚临床或者临床病灶。
多数患者是在癌细胞演变到具有浸润性或者转移性病灶的时候才开始关注个人健康问题的。在癌的早期漫长的发展阶段多数人是无知觉的。就在我打下以上这些字的时候,至少一成目前貌似健康人的体内已经在潜伏着癌细胞了。吸烟嗜酒、熬夜无度、精神不安均会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机制破坏人体内环境,使得癌细胞微环境适宜于癌细胞生长演化和无度增殖,一旦癌细胞的内功修炼完毕,获得飞檐走壁的轻功和一招致命的硬功,就可能最终要了那些貌似健康的人的命。
癌症的可怕还在于死亡方式的可怕!癌症一旦肆意漫延,就如硫酸腐蚀着人体的器官和组织,几乎没有它们不能攻击的区域。患上癌症的人经历的痛苦或许比地狱里无数酷刑还要残酷。对于疼痛,于娟描述到即使是床被轻轻地碰一下都会感觉浑身剧痛,疼的死去活来,浑身冒汗。气促,窒息到一次次死去,昏迷再神奇般地醒来。恐惧,恐惧到抛下父母爱人子女,一跳而下,甚至是割腕自杀。而医学所能扮演的角色就是缓解上帝的魔咒,给那些无以解脱的不幸人体一些药物来减轻些痛苦。吗啡,因其有效性几乎成为癌症姑息医学的标志。
癌症还有一种可怕是治疗手段的毒性。手术带来形体的毁损和机能的残疾,放射线和原子弹的释放物属于同一种类,化疗药物本来是用来进行化学战争的毒物;经典的三大手段无一不是戴着狰狞的面具轮番上场。如果没有医学人文,现代肿瘤医学将是最为恐怖的一门临床学科!
健康是金子般的宝贵,然而被大多数拥有她的人们忽视了!爱情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若为生命故,或许皆可抛!这早已成为临床医生们在医院里熟视无睹的情景之一。
最后模仿网上无名氏的一段经典段子最为结尾吧!
人生如战场,你很难预测自己何时会被子弹击中。人生又是比赛场,上半场浮华艳丽,学历、金钱、美色、房子、家庭、权力、职位、事业等酒色财气名利欲望轮番轰炸;下半场简单纯净,运动、营养、淡泊、自律比拼谁更健康,谁的生活有质量!只有那些做得好的人才会最大限度地避免瘫痪、猝死、以及由癌症导致的悲惨死,并获取人生最大限度的价值和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