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网友说:“ 几年前做过一次麻醉后,就觉得睡眠差了,近来越来越严重。”
另一位网友断言,他在麻醉后失眠,是由于“麻醉药过敏”。
但临床上,麻醉药物却可以让人安然入睡,甚至成为对付失眠的好方法。
那么,对于失眠者,麻醉究竟是“祸手”还是“推手”?用麻醉的方法助眠,又是否可行呢?
失眠,麻醉是“推手”还是“祸手”
张先生日前做了肺叶切除手术,之后便常常失眠。医生询问后发现,扰乱张先生清梦的,是手术时被取走的那块肺。另外,麻醉问题也困扰着他――手术室“睡了一觉”后,回家就睡不着了。
麻醉会导致失眠吗?其实,客观地说,是不确定的。
一方面,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支持麻醉后会引起神经系统的障碍,有的影响时间只有几天,有的可长达几年。短时间的有“术后意识障碍”;时间延续数周乃至数年的有“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通俗地说是“脑子有点问题”。但另一方面,对于麻醉是否会导致失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人做过对比性的观察研究。因此,不能否认,也不能肯定。
不过,有网友提到的“麻醉药过敏”引起失眠的说法,则过于臆断。事实上,过敏是麻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抢救,医院一般都会有记录的。
助眠,麻醉可以吗?
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前,医生给病人注射数毫升麻醉药后,病人便慢慢入睡了,约20分钟后,病人醒来,检查已经结束。这是目前最常用的麻醉“催眠”方法。
在长期失眠的人士中,普通安眠药对部分人已经无效了。这些人所欠睡眠债,如何去偿还?他们所渴望的一个好觉,能否借力于让人马上昏睡的麻醉药?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全身麻醉与自然睡眠在行为学上是很相似的,麻醉睡眠的机理与自然睡眠可能存在着共同的生理机制。而在国内,某医院已经开展临床观察,效果很好,将为长期失眠的人士提供新的助眠服务。
一般来说,安眠药是由病人在家里睡前吃,吃少了可能没效,吃多了又可能睡太久。而麻醉助眠时,则需在医院病房里进行。睡眠时间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想睡多久就多久,停药后十几分钟,人就可以被叫醒过来。
丙泊酚是目前最理想的麻醉助眠药物。它产生的镇静入睡状态是最接近人的自然睡眠状态的,部分使用人士还有非常愉悦的梦境,如升迁、中奖、性愉悦等。此外,该药起效快,代谢也快,睡前病人用药后引导进入自然睡眠,停止用药后几分钟,病人就可以被叫醒,如不叫醒,也可一觉睡到天明,醒后安静舒适,极少有不良反应。
规范、合理利用是关键迈克尔?杰克逊由于备受失眠煎熬,他的私人医生莫里开始给杰克逊用丙泊酚麻醉助眠。之后一个多月,杰克逊每晚好梦连绵。
遗憾的是,在2009年6月25日那天,杰克逊就再没有醒过来了。由于违规过量使用丙泊酚,莫里最后被判过失杀人罪。
可见,自行使用丙泊酚是很危险的。按照多国法律,此药由麻醉专业等专科医生开出处方,并需要相应的监测才可以使用。因为很多麻醉药物(如上述的咪达唑仑、丙泊酚)在镇静、助眠、麻醉作用上的差异只是由于剂量大小不同而引起,小量镇静、中等量助眠、大量则是全身麻醉。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某些人在中等量就会起到全身麻醉作用。
麻醉助眠的现在与未来 目前,自愿进行麻醉助眠的失眠人士,在经医生检查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签订相关医疗文件。医生采用靶浓度控制输注技术(TCI),在病人身上接上监测装置,注入药物,病人便可安然入睡。
安全问题上,在这期间,会有检测生命体征的设备,如呼吸功能的氧饱和度仪、血压等,监测数据会传送到监测站,或医生的手机上。根据需要的睡眠时间,病人便获得心满意足的睡眠。一般情况,TCI注射药物时间平均一小时,自动停机,顾客进入自然睡眠状态。
设想未来,临床累积大量临床安全经验数据后,同时改变丙泊酚的剂型,由静脉注射改为口服,再融入释控技术,变成口服释控丙泊酚,病人便可以在家里使用了。
(提示:伦理委员会(Ethics Committee, EC)负责审批新药、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的机构。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参与试验者的影响。伦理委员会的工作以赫尔辛基宣言为指导原则,并受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