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媛从东莞某医院慕名来到我科,家长焦急的告诉我,孩子在当地医院已经住了两周,由于肺炎和发育差,一直无法出院。当地心脏超声显示有动脉导管未闭,医生建议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进一步治疗。了解情况后,我立即查看孩子,发现孩子呼吸急促,面色灰暗,精神差,不能逗笑,五个月大只有5.7公斤,时不时有连声咳嗽。心脏听诊,发现有明显的杂音。检查后,我把媛媛抱到超声室,心脏超声显示,动脉导管未闭,内径有3.5mm,并且有一个小的房间隔缺损。在全面了解病情后,我告知家长孩子需要早期手术关闭动脉导管。经过与孩子父母的深入交流,家长选择微创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经过两天的术前准备,孩子于2015年12月31号送进我院心导管室。麻醉师进行了适度麻醉后,我再次为孩子查看心脏超声,结果与刚入院时相似。在呼吸机的辅助呼吸下,孩子生命体征平稳,麻醉适度。我开始在孩子的右侧股动脉和股静脉处穿刺,经过3次尝试,成功在右侧股动脉和股静脉置入鞘管。经过右心导管检查发现,孩子肺动脉压力较预测明显升高,达到88mmHg。而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动脉导管内径与超声检查结果相同,都为3.5mm。此时,我认为孩子可能存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不一定适合关闭动脉导管,如果在肺动脉压力过高的情况下关闭动脉导管,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经过再次与孩子父母详细讨论病情后,决定试封堵动脉导管。如果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降至50mmHg以下,则释放封堵器完成手术;如果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下降不明显,则放弃封堵动脉导管,改为口服降肺动脉压力的药物。半年后再次行心导管检查,评估封堵动脉导管的可行性。
幸运的是,当封堵器成功把动脉导管堵闭后,肺动脉压力降至44mmHg,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心律从140降为110次每分钟。观察十分钟后,肺动脉压力仍维持在44mmHg左右。再次查看心脏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右肺动脉分支和降主动脉血流速度正常,无三尖瓣返流和主动脉瓣返流。此时,决定释放封堵器。释放封堵器后,拔出右侧股动、静脉鞘管。
术后当天晚上撤除呼吸机,患儿呼吸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患儿状态较术前明显好转,脸色红润,吃奶量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第四天出院,出院时孩子一切良好,咳嗽较入院时明显减少。
这是一个成功利用介入手术,治疗低体重、小婴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例。
术前造影显示,动脉导管内径3.5mm。
封堵器,成功置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