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年龄大了,腿脚变得不灵活。每天出门之前,家中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小心不要摔跤。
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首先,适当补钙是必须的,每日晚饭后是补充钙剂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补充钙剂,吸收率高,利用率好。其次,多进行户外运动,保证阳光照射,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骨密度增强,还能通过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因此老年人每天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日常生活习惯中要保持平衡饮食,多吃含钙、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类、波菜、洋葱、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少吃高磷食物。
另外,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大量喝酒,常喝碳酸饮料都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而对于绝经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快速下降,可快速的加重骨质疏松,所以更应该注意运动及药物治疗,必要时应该千万医院进行专业的预防骨质疏松治疗。
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其所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美国,每年至少有150万骨折患者是由骨质疏松引起,其中椎体骨折约53万例。原来治疗椎体骨折一般均需卧床3个月,且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严重,需要切开皮肤作内固定手术,对于老年人来说手术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创伤打击。
自从1984由法国Galibert和Deramond将骨水泥用于灌注C2椎体治疗血管瘤取得满意效果后,骨水泥灌注即椎体成形术被推广用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临床效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方法。经过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骨水泥的弥散对病椎内的微骨折起到固定作用,骨水泥凝固过程破坏了椎体内的神经末梢,同时骨水泥的强度能降低椎体负荷,这三个作用被认为是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的主要原因。
因为穿刺口仅笔尖大小,术后不留明显瘢痕,出血很少,适合体弱的老年病人。不需要开刀手术破坏后方肌肉及骨质,不需去除骨质进入椎管接触脊髓,因此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术后第一天可以下地行走。微创技术确实帮无数的患者及家庭度过了难关,重新让老年人脱离病床。
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提早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即使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也不要害怕,新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针对于老年人的专业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