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局部特征为红、肿、热、痛,多数由于肛腺感染所致。婴幼儿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岁以下,新生儿和3个月以内婴儿最为多见。其中男孩占 80%,可能与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婴幼儿体内由母体带给的雄激素在这一阶段呈较高水平,尤其男孩雄性激素水平更高,使小儿肛门腺比较发达,特别是新生儿多达50个,而成人只有6~10个。
同时,小儿肛管短,若喂养不当、腹泻、尿布粗糙或清洗肛门不慎等损伤了肛隐窝和肛管皮肤,导致肛腺感染,形成肛周脓肿。其病位一般较浅,多波及肛旁皮下间隙,表面红肿明显,部分数日后可自行破溃、溢出脓液,肿痛逐渐消退。但并非意味着病愈,而可能转变形成肛瘘,此后该部位可反复出现肿痛、流脓,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加重患儿父母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
治疗:发病初期,可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坐浴,促进炎症吸收;涂鱼石脂软膏,促进感染灶成熟,化脓破溃,脓出则肿消;或外涂百多邦、红霉素软膏等抗菌素软膏,抗感染;中后期脓液形成后,主张手术切开。单纯切开引流,可迅速缓解局部肿痛不适,但没有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的肛门腺,多数患儿术后会复发,以后再行肛周脓肿一次根治术或肛瘘切除术。由于形成肛瘘疗程长,反复急性发作导致瘘管复杂化。
因此,正确找到感染肛窦并彻底清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加上精细解剖,发挥中医挂线优势,可有效避免肛门功能损伤。术后不打针、不吃药,只需使用我科特色“消肿止痛散”坐浴,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功,大大缩短疗程,加快愈合。
预防:各位家长在享受新生命带来的快乐同时,要加倍呵护他!如何预防肛周脓肿的发生呢?首先,婴儿皮肤娇嫩,排泄不定时,要勤洗屁股(清水洗即可),保持肛周清洁;然后,使用吸收力强的纸尿裤,勤换纸尿裤,保持臀部干燥;其次,保持大便通畅,一旦发生腹泻或粪便干结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这两种情况对肛门损伤较大;最后,坚持母乳喂养,让婴儿获得更强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温馨提示:各位家长若发现宝贝小屁股有异常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患者的健康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