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Koyanagi手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30例尿道下裂病人行Koyanagi手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年龄11月至3岁,阴茎阴囊型16例,阴囊型9例,会阴型5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情度的阴茎下弯。阴茎发不良21例,术前均肌注HCG1-2疗程使龟头直径达1.2cm,停药1月后手术。合并阴茎阴囊转位18例,均一次矫正。手术时间平均2.5小时,10-12天拔除5号引流管,带9号支架管排尿。一般3周左右支架管自行脱落。1月后常规行尿道扩张1-3月,每周1次。结果 30例均顺利实施Koyanagi术式,术后随访1-3年,冠状沟小尿瘘3例(10%),尿道狭窄2例(6.7%),狭窄继发尿道憩室1例(3%)。除一例不能定期尿扩尿瘘需二次修补外,其余均经规则扩张获治愈,避免二次修补。总治愈率97%,且阴茎外观满意,接近包皮环切外形,无阴茎下弯。结论Koyanagi手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外观察满意,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重型尿道下裂;Koyanagi手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
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繁多,达300余种,目前尚无一种术式普遍适用于各类型的尿道下裂,且由于尿道下裂各型差异大,修复要求高,各专业医生常结合患儿特点及自己对各种手术的理解和经验,选择自己较有体会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关键是术者对所应用术式掌握的熟练情度,与术中、术后各细微环节的认真细致的处理。但重度的尿道下裂并发症仍高【,且常合并阴茎与阴囊转位而面临分期手术。1984年Koyanagi等首次报道用尿道口为基底的带蒂包皮瓣手术,取得满意疗效后,且对包皮组织缺少、合并有阴茎与阴囊转位的病人可减少吻合口,同期可行阴茎阴囊转位,而减少了分期手术。2010年至2012年,我们应用Koyanagi手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30例,外观察满意,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11月至3岁,阴茎阴囊型16例,阴囊型9例,会阴型5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情度的阴茎下弯。阴茎发不良21例,术前均肌注HCG1-2疗程使龟头直径达1.2cm,停药1月后手术。合并阴茎阴囊转位18例。
1.2、手术方法、仰卧位,阴茎头吊牵引线,先用描绘笔画线作好标记,尿道口基底作“U”形,包皮双侧皮瓣远端环绕包皮背侧,基底皮瓣宽约1.5cm,包皮双侧皮瓣宽约1cm。先裁出球拍状的皮瓣,强调保留好皮瓣与皮下血供,特别注意保护尿道外口基底血供。包皮脱套,在浅筋膜上解剖,勿损伤海绵体,背侧注意保护血管及神经束,小圆刀充分刮除腹侧纤维索带纠正下弯畸形,做人工勃起试验,若因海绵体分布不对称导致的下弯,可在背侧11、1点两处折叠缝合充分纠正下弯。配戴2.5倍放大镜下,用6-0单微乔线连续缝合远端皮瓣作为尿道背侧壁,龟头下作皮桥形成遂道,经龟头外口置入9号多侧孔纯硅胶管再插入超过原尿道口作支架,再经9号管内插入5号硅胶管入膀胱内引流尿液,6-0单微乔线连续强调内翻缝合皮瓣形成尿道前壁。将左侧睾丸挤出,纵形剪开鞘膜,形成一个横形的带蒂鞘膜瓣,注意组织转移的无张力,不能覆盖后使阴茎旋转,将鞘膜瓣覆盖新尿道并缝合在阴茎腹侧的深筋膜上,最后将睾丸放置阴囊内。接着行阴茎阴囊转位纠正手术。在双侧转位阴囊上方做“M”形切口,注意阴茎根部背侧皮肤保留宽度1.5cm以上。使双侧阴囊能在中线无张力缝合,使阴囊下移至阴茎下方,纠正阴茎与阴囊转位。5-0快吸收线水平连续缝合皮肤,形成龟头与阴茎外形,恢复阴茎外形。予多孔尼龙纱及纱块适度张力包扎固定,3-5天后拆除纱块,1周拆除尼龙纱,每天在尿管周围滴抗生素眼药水使尿道外口保持干燥愈合,术后48小时后开始予红外线照阴茎伤口,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以促进伤口愈合。静脉抗生素5-7天。10-12在拔除5号引流管,带9号支架管排尿。一般2-3月左右支架管自行脱落。
2、结果 30例均顺利实施Koyanagi术式,术后随访1-2年,冠状沟小尿瘘3例(10%),尿道狭窄2例(6.7%),狭窄继发尿道憩室1例(3%)。除一例不能定期尿扩尿瘘需二次修补外,其余均经规则扩张获治愈,避免二次修补。总治愈率97%,且阴茎外观满意,接近包皮环切外形,无阴茎下弯。
3、讨论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发病率3.2/1000,或每250至300男孩中有一个,原因不甚明确。患儿因有阴茎下弯及尿道口位置异常,不能站立排尿,疼痛性勃起及成年后不能生育,必须手术治疗。多数学者主张1岁后手术。已发表的手术方法多达300余种,至今尚无一种满意的、被所有医师接受的术式,最终的结果是最重要的,应追求减少手术次数,达到最好效果。无论何种手术方法,均应达到目前公认的治愈标准:1、阴茎下弯完全矫正;2、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3、阴茎外观满意,包皮分布没有赘皮;4、与正常人一样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1984年Koyanagi等首次报告尿道口为基底的带蒂包皮瓣手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该手术以尿道口为基底,大部分保留了尿道板,包皮瓣蒂的血供宽广,其蒂部的解剖分离易于横行带蒂包皮瓣手术,由于新建尿道从原尿道口到新尿道口之间没有吻合口,故发生尿瘘与狭窄少。该术式充分利用包皮组织,适用于重度尿道下裂、包皮组织少、合并阴茎阴囊转位者。组织瓣覆盖技术提供了多层的组织瓣覆盖新尿道,增加了多层的防水层,良好的组织瓣提高了局部抗感染能力,Retik等报道此方法治疗204例尿道下裂均未发生尿瘘。Ehlich等报道对10例尿道下裂者采用带蒂鞘膜转移均成功,其优点:取材方便、运用广泛,对手术无特殊的限制;可取得血运良好的鞘膜瓣,并且双侧鞘膜均可获取,鞘膜瓣覆盖范围广泛,几乎可覆盖整个新尿道。本组30例尿瘘发生在10%以下,正是得利于应用鞘膜覆盖技术。尿道狭窄亦在10%以下,得益于留置数周硅胶管作支架排尿,且早期可预防因尿道压增加而继发尿瘘的发生,预防性尿道扩张亦是一防狭窄的因素。
我们专业组尿道下裂手术的治疗体会还有:1、术中应充分修剪原角质层的膜状尿道直至良好组织,有利于尿道的愈合;2、采用6-0Maxon单丝微乔缝线,减少组织损伤有利于组织愈合,3、术中不时用生理盐水滴皮瓣,减少皮瓣干燥,有利于组织愈合;4、连续缝合尿道时强调无张力的内翻缝合,即皮下组织多缝,皮缘缝少,应用2.5-3.5倍手术显微镜更显清楚;5、解剖层次清楚,操作禁忌粗暴,用无损伤摄子,减少组织水肿;6、阴茎适度包扎固定,保持尿和通畅,给予解痉及止痛,以减少膀胱痉挛及疼痛;7、术前予清洁洗肠通便,减少因术后长期卧床便秘引起的阴茎痉挛影响血运;
综上所述,Koyanagi手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外观察满意,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