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碎石是简称,完整应称体外冲击碎石。1984年开始在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由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只要结石粉碎了,借助运动、多饮水,结石可以排出体外。
然而,胆囊结石即使被粉碎了,甚至小于或等于2mm,也不会自行排出,需过二关:
(1)依靠胆囊收缩力和胆流,使其通过胆囊管排到胆总管;
(2)再借胆总管的压力及胆流,将其排到总胆管腹部,借奥狄氏括约肌收缩排出到十二指肠,随粪便排出体外。
但是,胆囊的最佳收缩是早上进食后,由于生理的反应,促使胆囊开始收缩,时间也很短约几分钟,一般胆汁排出后,胆囊的再次收缩要等到第二天的早上,也就是说一天胆囊只收缩一次,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的不吃早饭容易形成结石的原因了,不吃早饭胆囊不能接受生理讯息,让胆囊收缩,胆汁不能规律的排出,长期就积在胆囊内形成结晶,就像我们说的水沟的水若是死水,那水沟就很容易有淤泥的沉积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说胆囊内的胆汁是很有限的,不像肾脏时时刻刻都有尿液排出,可以让结石得到冲刷而有效排出。
有医学资料统计也有一些医院为胆囊结石的病人选择体外冲击碎石疗法,结果,往往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结石碎了,卡在胆囊颈或总胆管口,引起胆道梗塞,致使括约肌痉挛,引起胆绞痛及胆道感染。
而且,碎石疗法虽可把结石破碎,也可同时损伤周围组织、出血、肝损伤及皮肤损伤等,给病人带来新的痛苦;并发胆绞痛,胆囊炎,胰腺炎等,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俗话说“肝胆相照”,胆囊和肝脏在一起,即便是采取碎石 ,如果肝脏内有其他病情,比如:肝囊肿,肝血管瘤等,那么,一旦碎石就会引起肝内囊肿和血管瘤破裂,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安全,震动时由于巨大的冲击力量让结石在胆囊内不停撞击胆囊对胆囊壁和胆管壁的刺激造成胆囊破裂、炎症,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胆囊结石由于先天性的生理原因,不能进行体外碎石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