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3岁,因“全身皮肤黄染、小便黄10天”入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小便色黄,呈橘黄,色鲜明,无畏寒、发热、咳嗽,无腹胀、腹痛等不适,曾于本院门诊就诊,肝胆彩超示:胰头区实性结节。上腹部CT示:胰头钩突部低密度结节影。肝功能:ALT 853U/L T-BIL 490.9umol/l D-BIL 271.8umol/l I-BIL 219.1umol/l 乙型肝炎两对半示阴性。
肿瘤三项:AFP 91.4ng/ml CEA 17.7ng/ml CA-50 234.9 u/ml ,未作任何诊治。近来黄染逐渐加深,复诊,门诊以“胰腺肿瘤?”收入院。起病以来,精神欠佳,饮食、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间断服药。查体:T 36.4℃ P 64次/分 R 20 次/分 BP 170/70mmhg 神清,态倦,体型偏瘦,自动体位,检查合作。
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紫绀、出血点,脐周未见静脉曲张,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跳有力,律齐,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Ⅱ-Ⅲ/6级SM及DM杂音。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软,压痛及反跳痛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Murphy’s ,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予以相关检查,CT增强示胰腺未见异常,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彩超、CT结果,黄疸为阻塞性,考虑为“胰头癌”可能,虽CT增强胰腺未见异常,未能排除胆总管下段肿瘤、胆囊癌、弥漫性肝癌可能,遂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腹腔极少量渗出液,腹腔各脏器均黄染;肝脏呈淤胆表现,黄绿色,轻度水肿,质软,无硬化,表面光滑,大小正常,右肝后叶扪及囊性病变(小),胆囊及周围粘连、水肿,呈慢性胆囊炎表现;胆总管、胰头、胆总管下段未扪及肿块;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及奥狄氏括约肌未见异常,左右肝管无扩张,胃脾肠均正常。
术后考虑急性黄疸型肝炎。查戊肝IgM抗体(+),戊肝IgG抗体,庚肝IgG抗体,最后确诊: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给以茵栀黄、甘利欣、白蛋白、血浆、支链氨基酸等支持对症治疗3月,黄染较前明显减退,肝功能已趋正常。
讨论
戊型肝炎(Hepatitiv E)是一种经粪-口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高峰多在雨季或洪水后。潜伏期为2~11周,临床患者多为轻中型肝炎,常为自限性,不发展为慢性。主要为青壮年发病,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相对较少。
该患者临床表现仅为全身黄染,根据肝功能中T-BIL、D-BIL、I-BIL值为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因无发热未考虑肝炎可能,此例的教训有:
①术前检查不充分,对于黄疸患者在常规术前检查排除甲、乙型肝炎后,应加查戊肝抗体,完善相关检查。
②术前讨论不仔细,患者虽胰腺CT、彩超提示胰头结节,但CT增强未见异常不能解释。
③肿瘤三项的临床意义,AFP、CEA、CA50常见于肝细胞癌、大肠癌、肺癌、胰腺癌等,也见于良性肝病如肝炎,如无进行性升高、其他检查(如CT、B超、彩超等)无占位病变时对肿瘤的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而无特异性。
老年戊肝发热少见,淤胆症状常见,肝功能改变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值较低,但血清胆红素升高值较高,在未排除戊肝前,首先应完善相关检查,以免手术后对肝脏损害,影响预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