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护理和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人的护理重点主要为意识的观察、脑疝的观察及预防并发症。其中脑疝的观察主要要
观察瞳孔的变化及对光反应;预防并发症主要需勤翻身叩背,注意吸痰预防肺部并发症,观察呕吐物。
及大便的颜色,防止消化道并发症,防止褥疮。脑血管病急性期护理主要包括:
(1)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保持安静,使其感觉舒适。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及瞳孔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3)定时变换病人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4)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
(5)合理饮食。
(6)防止废用综合征,多进行各关节的被动运动。脑血管病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粘稠或因面瘫残渣易在病变侧面颊内停留,常导致细菌或霉菌感染,而发生口腔溃疡、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应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
脑血管病人应该怎样进行家庭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家庭护理包括:
(1)家属要多方耐心关照病人,积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注意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3)要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加强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促进功能恢复。
(5)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现患者的神志、语言或患肢功能渐重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长期卧床的病人出现褥疮该如何护理和治疗?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是脑血管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法如下:
(1)首先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渣屑,注意勿使大小便污染疮面,以防褥疮感染。
(2)尽量少让疮面侧贴于床上,以免再让疮面受压而加重,若必须使疮面侧贴床时,局部可使用棉圈、气圈等,使疮面悬空,以防疮面再受压。
(3)根据疮面具体情况给予治疗。
为什么说心理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人很重要?
一些脑血管病人经过治疗,生命虽然脱离了危险,但却留下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害怕病治不好,死神会随时降临;有的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成了残废人,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结束了,对生活丧失信心,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还有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已成为社会和家庭中多余的人和包袱。
凡此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实施,因此,应积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人都可能有哪些后遗症?
脑血管病人的后遗症主要是偏瘫和失语(语言功能丧失),偏瘫为其最重要最常见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除此以外,偏身感觉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步态障碍、口齿不清、癫痫、大小便失禁、智力及记忆力减退、痴呆、人格改变等也为其后遗症。
偏瘫病人为什么要进行康复治疗?
偏瘫病人可以通过恰当的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康复训练有助于建立脑的侧支循环和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及供氧状态,促进自我调节功能的正常恢复。实践证明,凡能坚持康复训练者不但可以防止肌肉和关节萎缩,还可增强病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病人怎样进行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要按顺序进行,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运动幅度由小到大,力求伸要伸得直,屈要屈得充分,并应按每个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做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如肩关节要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和上举等运动。前臂要内收、外旋;肘关节要屈、伸、旋前、旋后;手和指要屈曲,伸展,作各指和拇指的对指、分指运动;髋要内旋、外旋、内转、外转;膝关节要屈、伸;踝关节要背曲、内翻、外翻;足趾要屈、伸等。
同时,还应注意运动要缓慢而柔和,要有节律性,避免用暴力强行牵拉和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关节和肌肉的损伤和引起疼痛。如果出现疼痛,说明运动量或运动范围太大,应适当控制。
脑血管病人怎样进行主动运动?
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性偏瘫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和肌力的进步,便应鼓励病人主动做肢体功能锻炼,以达到恢复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肢体和肌肉的协调能力。主动运动应根据病人的肌力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总的原则是训练动作由简到繁,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由单一关节到整体活动,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并应做好防护,以免造成关节和肌肉损伤。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外展肩关节,同时还要做向后的运动,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并做握拳和伸掌运动。下肢要坚持外展和内旋运动,屈曲下肢,以锻炼下肢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偏瘫患者一般下肢功能的恢复较上肢快,所以更应及早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练习行走时可先让病人原地踏步,再练习迈步。
若患者抬脚有困难时,可在患者的脚上系一条绳子,由扶持者协助提脚迈步,逐渐过渡到自己扶持物体行走。随着病情的改善和肌力的进步,最终达到徒步行走。患者上肢的锻炼,除进行必要的伸、屈等动作外,还应锻炼患手推、拉和抓持物体。肘关节有屈曲改变时,可用患者的上肢抱圆形物体,拉、伸上肢,或经常耸肩,旋转肩关节及用患手拍打物体等。
如何给偏瘫病人按摩?
按摩部位和范围:一般来说,患侧肢体凡能够按摩到的地方,都要进行按摩。其顺序可先从头部开始,用拇指揉摩病人头部5次,用手揉拿病人上肢5次,然后再用手指在肌腱部位做弹枝法 1~2次。同时捻揉和活动各指关节。下肢屈曲数次,并用拇指揉按足背面各趾间数次。
按摩的时间和力量,应因人而异。年龄大和体弱者,按摩的力量要轻,持续的时间要短,反之,对年龄较小,偏瘫程度较重的患者,按摩的强度要大,持续的时间要长,而每次按摩一般持续20~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按摩时若病人出现头晕、心跳、出冷汗、气短时,要停止按摩,卧床休息。
偏瘫病人行走训练时要注意什么?
偏瘫病人行走训练时要注意:
(1)行走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心理准备和平衡训练。心理准备:对重病和长期卧床患者,步行前应做好思想准备,避免精神紧张。平衡训练:开始床上坐,以后双腿放下坐于床边,再以后坐椅子,每次能坚持10min,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最后进行步行练习。
(2)行走训练包括站立训练、迈步练习和上下台阶练习,注意每一步都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始都得有助手协助,严防跌倒。若患者血压超过200/120mmHg或低于80/50mmHg,伴有头痛、头晕时,不可进行练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