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种几乎人人都有过的感觉和体验,亦是病人就诊时最常听到的主诉之一,因此疼痛既是广大患者及家属非常关切的问题,也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至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对疼痛的认识和了解还很肤浅,正如有人比喻的那样,“人类对疼痛的认识,还不如对月球的了解多”。时什么原因?通过近几十年许多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逐步揭开了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人类的疼痛之迷。
疼痛之迷一、疼痛与损伤可变的联系
从生物学意义来看,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或患有疾病是产生的一种信号和警告,以便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尽快除去伤害刺激,一般来讲:疼痛与损伤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确实的,而且呈正相关,即损伤越大越严重,疼痛则越明显越剧烈。比如捏以下,手指可引起轻微的疼痛;当突然关门时,挤压了手指则引起剧痛,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好理解。但也有许多事例不支持这种损伤的程度与疼痛呈正相关的规律,有人观察到:在战争中65%受重伤的士兵和约20%经受外科手术的病人,报告在受伤或手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内仅感到轻微的疼痛或没有疼痛,相反在临床中,约70%慢性腰背痛患者却查不出有明显的损伤,由此可见,损伤和疼痛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有损伤可以无疼痛;有疼痛不一定伴有损伤。另外,更有一些极端例子说明疼痛的奥妙,生来就没有感知疼痛能力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很少见,(国人很少见,多见于犹太民族),但确实存在,最典型的例证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一名女大学生,这位女孩子很聪明,除了无痛觉外,在各个方面都和常人一样,据她父亲介绍,在她幼年时,咀嚼食物时经常咬破自己的舌尖;当她向窗外眺望时膝盖跪在暖气片上,遭到三度烫伤,她从未感到疼痛,在她29岁时患骨髓炎,因没有痛觉到病情非常严重时才被发现,但为时已晚,最终死亡。另人惊奇的是,这位小姐的神经被很多位专家仔细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从这个事例中使我们不难看到,疼痛对生存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疼痛是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一种幸运的警告,最起码可使我们尽早采取措施,避免疾病(伤害)进一步损伤我们的机体。与此相反,另一个极端的事例是无损伤疼痛,它似乎与先天性无痛症是对立的,据报道,患这种病大多是儿童,有自残行为,往往活不到成年。曾有文章对这种病人进行过描述,正在玩耍的患儿突然大声嘀哭,并表现出十分痛苦的表情,接着狠毒的损毁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给人的感觉好象那里是剧痛的来源,他们死后解剖大脑和神经也未发现任何异常。第三种现象就是
损伤痊愈后疼痛,也是目前各种痛症中最难治愈的一种――幻肢痛,若不是亲自目睹,难以置信。患者在截肢手术后很长时间(甚至终生)仍然痛苦的感觉到他们已被截去后肢体依然存在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国外曾有人统计过:35%的截肢患者在其手术后都曾有过幻肢痛的历史,而且越年轻,症状越明显,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数字还要高,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种患者在已遭受人生巨大打击后还要承受截肢术后的痛苦折磨呢?以上所述疼痛的多变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确实给我们人类了解疼痛、最终攻克疼痛带来许多困惑。
疼痛之述二:影响疼痛的诸多因素
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人们对疼痛的了解和认识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影响疼痛的因素方面,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痛觉的产生因人而异,因宗教修而异……。对某些人难以忍受的痛刺激(创伤)而对另一人则毫不叫喊地承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些印第安部落里仍存在一种叫钩――荡典礼的仪式。这种仪式起源于古代的习俗,人们将部落里最强壮年轻人选出来代表神的权利和化身,被选出来的人叫祭司,在一年的特定时间,人们将一对铁钩分别穿进祭司背部两侧的皮肤和肌肉中,铁钩用绳索系在吊车的顶端,然后吊车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而祭司仅由铁钩悬吊着,并任其自由摆动,所到之处受到大人和小孩的齐声喝彩,而祭司一直表现得得意洋洋,毫无痛苦表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外科医生叫Beecher,他发现从前线送到后方医院中的伤员中,每3个人中仅有一人述说疼痛并要求注射吗啡,大多数伤员不承认有疼痛或只述轻痛,不需注射止痛剂,而这些病人并没有处于休克状态。战后这位外科医生返回临床时,他调查一组遭受与战士相同外伤的非军事人员,结果这些伤员中4/5的人大喊剧痛,迫切要求注射吗啡,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区别呢?最终Beecher研究的结论是:创伤不可避免的与疼痛联系在一起,且创伤范围越大,疼痛越剧列,但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其他因素影响,在这里创伤的意义很重要,对受伤士兵来说,受伤可能是一件好事,是一种蔚籍,起码他们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比那些战死在战场上的战友,他们应该是幸运的。以上说明境遇和宗教信仰对疼痛的影响,即疼痛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可调性,这一点后来前苏联伟大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当给狗的一侧脚爪以强电刺激时,狗开始反应是强烈的,但如果在每次电击后恒定地给狗食物时,会发现全然不同的反应,狗在每次电击后,立即分泌唾液,并摇着尾巴朝食盆走去,这时电击不再引起痛反应,而成为食物到来的信号,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现象,同时也孕育着疼痛的奥妙所在。
疼痛之谜三:疼痛到底怎样产生?
以上介绍了有关疼痛方面一些知识和现象,但距真正阐明疼痛的机理,了解疼痛的实验还相距很远,尽管如此我们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对疼痛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对疼痛机理方面的研究,近二、三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且被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是1965年由加拿大的梅尔扎克(
Melzak)和英国的沃尔(Wall)共同提出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尽管这一学说还不够完善,但对推动全球性疼痛研究确实起到了历史性作用。那么什么是“闸门控制学说”呢?他的实质是什么?通过对该学说的不断修正,该学说的中心思想是说:在我们人体某个部位(现认为在脊髓后角)存在一种类似闸门的机构,它能控制外周向大脑皮层传递的疼痛信号,并受二种神经纤维控制,一种叫粗纤维,另一种叫细纤维,当我们兴奋粗纤维时,闸门趋于关闭,此时疼痛刺激不能传至大脑,病人不会感到疼痛,当兴奋细纤维时,闸门趋于开放,疼痛刺激信号可迅速传至大脑,病人产生痛觉,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当小孩玩耍时,不慎摔倒,这时孩子家长往往采取相同或近似举动(处理措施)对受伤部位轻轻扶摸或对着受伤部位吹一吹,此刻受伤小孩好似疼痛明显好一些,停止了哭啼。另外人们也非常习惯对身体某处疼痛部位轻轻扶摸或按摩,同样能减轻疼痛。其中道理就是这些简单动作可以直接兴奋粗纤维,因而确实能使疼痛得到减轻。
疼痛之谜四:控制疼痛的多选择性
每位患有疼痛的病人都想通过自己努力或借助他人帮助尽快终止疼痛,随着疼痛加剧和疼痛时间延长,病人的行为情绪,心理愈来愈多受疼痛所左右,面对疼痛应该怎么办?到医院应该看那科?这的确对患者及家属是一难题,在我们临床中经常遇到这样情况:患有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几乎跑遍了本市所有的大医院,甚至大部分科室,最终疼痛也未得到控制,即耽误了病情,使病人承受痛苦,又给家属增加了负担,在此可向广大患者推荐近些年我市许多医院相继开设的专治各种痛症的专科门诊――除痛科(去痛科)。
关于疼痛的治疗(控制)不外以下几种方式或措施
1、药物治疗(中药、西药) 用药方法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敷用药,粘膜用药等,口服用药最为方便,无痛苦,适用于一般轻度简单的疼痛。
2、物理治疗:现市场种类繁多,无痛苦,疗效立竿见影,主要适用于体表软组织疼痛。
3、中医推拿按摩: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
4、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复杂顽固性疼痛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疼痛,如:腰间盘脱出引起的疼痛等。
5、疼痛介入性治疗,是近些年才用于临床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往往需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具有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创伤小的优点。
至于对一种疼痛(或病人)服用什么药,采用那种方法止痛,建议最好咨询专科医生,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切忌盲目止痛,最终掩盖病情。
疼痛是一个没有国界的重大难题,解决这个难题需要世界范围的共同努力,需要医患之间密切配合,更需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攻克疼痛这一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