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该报告同时列出了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前几位癌症,第一位是肺癌,每年新增患者人数为120万,其次是乳腺癌,每年新增大约100万患者,随后依次是肠癌94万、胃癌87万、肝癌56万、宫颈癌47万、食管癌41万等。而我国在过去30年间,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总数居世界第一,并且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肺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性上完全不同,因此治疗各异。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若不治疗,中位自然生存期约4~5个月,1年生存率低于10%。另外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最终会出现复发与转移。在既往30年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化疗占据着的重要地位,但其有效率及带来的生存获益非常有限。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两药方案的客观有效率30C40%,中位生存时间8-10月。
近些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分子靶向药物,它神奇的疗效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或是通过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临床上分子靶向治疗主要分为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治疗和以肿瘤血管生成(VGFR)为靶点的治疗,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抑制EML4/ALK融合蛋白的克唑替尼、抗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以及抗VEGF/VEGFR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抗血管内皮细胞制剂--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等。
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存在巨大的优势。
1、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例如对于存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治疗有效率在90%以上,因此通过组织EGFR检测可以预测治疗疗效。
2、靶点专一、毒副反应轻。与细胞毒化疗不同,靶向药物往往是针对异常的突变的位点发生作用,靶点专一,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影响小,因而的胃肠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较轻,患者容易耐受。
3、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很多靶向药物通过口服给药,病人依从性和耐受性良好,可在门诊和家庭给药,病人很容易接受。
4、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晚期肿瘤病人,细胞毒药物可以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但副作用大,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恐惧。而靶向药物通常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的副作用小。
5、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使用能提高疗效。如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联用能明显提高有效率,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虽然分子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逐渐产生的耐药也日渐成为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多种分子机制参与了耐药的产生,而确切的耐药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这对我们针对其耐药机制制定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发现有效的预测耐药的标志物以及更好的选择用药,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而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