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几乎每天都能碰到慢性咳嗽的患儿,其中有一部分患儿疗效不佳的原因与治疗用药存在误区有关。如果不考虑病因和儿童的生理特点,一有咳嗽就在家吃点止咳药,吃吃停停,停停吃吃,反而贻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父母亲也需要先明确咳嗽的原因,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安全有效的排痰止咳。
误区一: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等也会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非但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不适及其他一些不良反应。
误区二: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误以为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用量就行了,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一些小儿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就不能用胶囊、片剂等口服剂型;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能力等均较差,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用于小儿后就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祛痰止咳药。
误区三:小儿一咳嗽就选用镇咳药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射。当呼吸道吸入异物,或者有炎性分泌物阻塞,就会将此讯息上传至大脑延髓的咳嗽中枢,通过咳嗽反射,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分泌物排出体外。因此咳嗽是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与成人不同,小儿咳嗽中有70%~80%都是有痰咳嗽,而且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无法像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发生痰液滞留。如果一咳嗽就口服镇咳药,咳嗽是止住了,但咳嗽抑制后就使痰液更难排出,结果会阻塞呼吸道,不仅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发展到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小儿咳嗽早期可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除了要判别有痰的湿咳或无痰的干咳之间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份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影响了孩子的睡眠、食欲、精神等,剧烈频繁的干咳才需考虑适当镇咳。而且镇咳药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必须向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误区四: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引起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缓解鼻塞、流涕,也有助于减轻咳嗽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