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第1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公布的最新患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对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了解不够,近八成患者未及时就诊。中国帕金森病的发生率约占老年人口的1%,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已达到2%左右,中国目前帕金森病病人高达170万左右。
帕金森病人往往出现静止时手、头或嘴都不由自主地震颤、身体僵直、行动迟缓、以及体位不稳定等症状。在早期,往往未能引起病人和亲属的注意,以为是年龄大了动作不协调而耽误了就诊的时机。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有了年轻化的趋势,在门诊经常能见到四五十岁的中年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合理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许多患者病程进展相对较慢,经过合理的治疗,十多年还能保持较好的功能。但是,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以及僵直等症状将会逐渐加重,以致生活不能自理,还引起很多其他方面问题,如情绪问题、智能问题、胃肠道问题等,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最后出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还容易合并焦虑、抑郁等。得不到规范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在短短几年病情就发展到严重程度,因此,帕金森病的早期发现对遏制、延缓病情发展非常关键。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预防或者治愈帕金森的方法,但是帕金森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外科手术、康复等综合治疗得到较好的改善,康复治疗包括饮食,锻炼等等。
目前的治疗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好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但患者要在有神经专科经验的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不要自己任意改变药物种类,否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当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时,没有合并身体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原有的苍白球损毁术、丘脑损毁术等外科手术疗法有一定创伤,适用对象受限。而脑深部电刺激术,埋植脑起搏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越来越受到青睐,但进口产品20万元的价格让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国产的脑起搏器已经进行临床试验,有望近期面市,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而干细胞移植疗法在全世界范围还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若要真正将干细胞技术用于普遍的临床治疗,仍有大量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中药可能对帕金森的某些症状如便秘、失眠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西药。
帕金森病治疗要身心并重,所谓“晴于心、健于行”。坚持不懈地散步、太极拳、广播体操、游泳、球类运动等对于锻炼患者的体力和肢体灵活性能起到较好的作用;通过练习对呼吸的控制、坚持大声朗读报纸等对于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有改善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对饮食作适当调整,多吃谷类和瓜果蔬菜,经常并适量摄入奶类和豆类食品,限量吃肉类,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及动物内脏,保证充足饮水,服药半小时后进餐,并做到饮食治疗个体化,随病情变化适当作出调整。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应注意防止其摔倒、误吸等意外。
不少专家认为:“晴朗明媚的心情是帕金森病患者康复的前提。”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和谐互助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战胜病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