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包括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等,以及其他部位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原发性颅内肿瘤,尤其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细胞瘤等,具有很高的复发率,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因其解剖、生理病理等特点,临床疗效仍不尽如意,我们在临床上从风痰瘀毒等方面诊治,收到一定的效果,概述如下。
1、病理基础
本病发病主要与肝脾肾等脏有关,由于内外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敷布,致湿、痰、瘀邪内生,日久化热,积久酿毒,毒邪盘踞,与病理产物瘀血、痰湿等互结,结滞不化,与内生风邪兼夹,上犯脑腑。本病尤与肾及肝关系密切,因肾与脑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肾精充则脑海足。由于先天不足、房劳、惊恐伤肾、久病及肾,致肾脏亏虚,脑失所养,诸邪易乘虚而入,“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且肝肾不足则水不涵木,虚风内生,与痰瘀相搏,上扰清空,格阻脑络,脑部清阳之气失用,久之发为癌肿。
2、证机特点
2.1肝肾亏虚为本,风痰瘀毒互结为标
肝肾亏虚则髓海失养,诸邪可乘虚而入,前人谓“所虚之处,即为受邪之所”,为本病之本,临床常见有头昏、视糊、腰脊酸软等症状。风、痰、瘀、毒及热等均为化生之邪,为本病之标,症见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等。具体临症时,本证不一定突出,而标证却很明显,故在治疗时宜有所侧重。
本病病证里风邪及毒邪起着重要的作用,“巅顶之上,惟风独到”,因脑为清明之府,属阳中之阳,故脑瘤多与风相关,然风痰瘀热搏结,不独生瘤患,若能致癌则必与毒邪相结,亦谓之“癌毒”。其具备伏毒的特性:隐伏、缠绵、暗耗、暴戾、多变等特点[1],一旦罹患,则胶着难解,或潜于脏腑经隧,或充斥三焦,或深入骨髓经脉,耗损正气,如此反复,则毒与日俱增机体愈虚,终致毒盛正损,气阴难复之恶境。因此,祛风及解毒是治疗的重要方面。
2.2虚实并见,多证杂合
本病多为虚实夹杂,或先因机体正虚,后有实邪积聚,或虽虚而不甚,及实邪积聚后,进而耗伤正气,致机体更虚,初中期实多虚少,末期虚多实少,或邪气较盛,正虚亦甚。实邪一旦生成,即胶结难去,在体内积聚日久,又伤正气,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夹杂,这是癌病的复杂之处。
肝肾不足,气阴交亏为主者,治疗以培补肝肾、益气养阴为主。所兼痰、瘀、毒、热挟风上扰,积聚脑府,表现为头痛如蒙、如刺,恶心呕吐,尿赤便干,甚或中风偏瘫,苔腻质黯或有瘀斑,脉弦滑等,当以祛风通络、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实邪不去,正气难复,但机体正气亏虚,又不耐克伐,所以治疗本病,应注意攻与补的分寸,不犯虚虚实实之戒,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本病的病理特点是往往风痰瘀毒虚数证合而为病,我们曾对一组25例脑瘤患者的病机进行分析[2],结果发现复合有5种病理因素致病的有10例,复合有4种病理因素致病的9例,复合有3种病理因素致病的有3例,仅有表现为1种病理因素致病的有1例。复合病理因素中以风痰瘀虚、痰瘀毒虚为多。因而,在治疗时注意证候的复合性,施治时做到即有兼顾,又突出重点。
3、临证备要
3.1 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治
因为颅内肿瘤是发生在颅腔这一个容积固定的器官内的肿瘤,所以当肿瘤增大一定的程度后,压迫脑内组织,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等,即“标症”往往表现更为较为明显。因而治疗的当务之急是首先要缓解这些标症。又如一些继发性颅内肿瘤,其原发灶的症状可能在某一阶段的表现可能更明显、更突出,譬如原发于肺癌的咯血、咳喘;原发于肝癌的胁痛、臌胀、黄疸等,均为“标”症,是临证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标症不突出的病例,同时又需兼顾其本虚的一面,如肝肾亏虚、或者因于放化疗后的气阴不足、或者素体脾胃虚弱等,可适当加入培补肝肾之品,或随证加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之剂,补消兼施。
3.2 病证结合、综合调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是临床上取得疗效的关键,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在不同阶段的证侯不尽相同,治疗过程中应始终以证为核心,随证而治,证变治亦变。
在以上辨证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疾病及突出的症状用药,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考虑,综合用药,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如恶性胶质细胞瘤可选用制南星、全蝎、制白附子、露蜂房、半枝莲、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脑膜瘤常可选用炮山甲、石见穿、海藻、煅牡蛎、山慈菇等,予以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散结;对于转移性肿瘤来源于肺者配合泽漆、山慈菇、猫爪草、杏仁、大贝母等,源于肝者配以半枝莲、茵陈、龙葵、水红花子、莪术、石打穿、肿节风,源于乳腺者配以枸橘李、漏芦、王不留行、八月札等。
辨症状是对具体的症状进行加减用药,如见头痛剧烈,可加用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僵蚕、地龙、蜈蚣等以通络定痛;呕吐甚者配用旋复花(布包),代赭石(先煎)、橘皮,竹茹,姜半夏等和胃止吐的药物;如见偏瘫(肢体功能障碍)者可加用地龙、全蝎、蜈蚣等搜风化痰通络,或参合补阳还五汤益气化瘀通络;若若肢体仅感麻木,多为血虚或血瘀,经络失养,可加鸡血藤、片姜黄、桑枝、桑寄生、淮牛膝等化瘀通络。
4、病案举隅
蒋某,男,63岁,因头痛,复视,左侧瞳孔放大,眼睑下垂至某军区总医院就诊,伴恶心呕吐,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苔黄薄腻,质红,脉细清。头颅MRI及CT报告提示:考虑脊索瘤可能(MRI号4187)。因开颅后已无手术可能,要求中药治疗,辨证属风痰互结,瘀阻清空。药用炙全蝎5g,僵蚕10g,制南星10g,制白附子5g,石菖蒲6g,广地龙10g搜风化痰通络解毒,以炮山甲10g(先煎),泽泻l0g,泽兰l0g,川芎10g。逐瘀通经,活血利水,以枸杞子10g,天麻10g,葛根15g,兼事调补,以制马钱子0.25g(另吞)以毒攻毒。服药十五贴,头痛明显缓解,瞳孔恢复正常,眼睑下垂有所改善,仍有复视,神疲乏力,口干。虑及痰瘀化热,阴液耗伤,转从虚实兼顾,加用补益肝肾之品。上方去南星、菖蒲、泽兰、泽泻,加川石斛l0g、天花粉l0g,制首乌l0g,石决明30g(先煎)。服药二月余,复视、眼睑下垂进一步改善,稍有头昏,左目视糊,左眼睑闭合基本恢复正常,多视目糊,畏光,复视,右耳鸣响,苔黄薄腻,质暗红,脉细。后从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承,痰瘀上蒙清窍治疗,巩固疗效,其后多次复查头颅MRI示“鞍区脊索瘤术后,有少许残留”。
按:本例高年患者,肝肾气血不足,复加癌毒伤正,虚实夹杂,病情多变。故诊治肿瘤,不可滥用大剂解毒抗癌之品而忽视中医辨证。经云“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故用祛风化痰之药,配升举清阳之品,使药物直达病所;用虫类熄风搜剔之药,配化痰软坚之品引药上行,疏通络脉、消肿散结;用益肾养肝之药,配解毒抗癌之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只要审证精确,用药恰当,守方守法,坚持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另外,马钱子苦寒有大毒,所以在临床上较少应用,因其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有通经络,消结肿功效,对于风痰阻络所致偏瘫,语蹇等疗效较好,且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本药不入汤剂,炮制后装胶囊,以每服0.3g为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