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经常我们会听病人说:医生,我这里有时火辣辣的痛,有时像针刺一样痛,碰都不能碰,晚上疼得睡不着,有时候不痛但是皮肤像蚂蚁爬,是怎么回事啊?而医生可能会说:你这是神经痛!其实神经痛就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简称,它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它属于一种慢性疼痛,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NP是人类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大概7%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1600万以上病例。最常见的NP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其他还包括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CRPS)等。
2、为什么神经病理性疼痛难以治疗
我们很遗憾的发现周围有好多NP的病人抱怨:“我这毛病跑了好多医院,好多科室,都说神经痛,吃了好多药却总也不见好,每天疼得死去活来,觉都没法睡,简直痛不欲生!更有甚者,因疼痛而引发抑郁症轻生。我们不得不承认NP是人类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外科和神经内科更关注药物治疗,包括抑制NP药物和各种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类固醇激素等。对于较轻的NP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较重的,爆发痛发作频繁的病例则效果甚微甚至无效!我们都知道,神经损伤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这恢复期间神经传导是异常的,你会感到刺痛,抽搐,触电,火烧,虫咬等异常感觉。我们需要给神经恢复提供一个合适的内环境,并且调控神经的传导帮助恢复正常,这好比人生病需要一张床休息和功能锻炼才能恢复正常是一个道理。然而最关键的是这个恢复期如果处理不好,我们的神经系统会对疼痛敏化,也就是说造成神经受损的病因已经去除,病灶已经没有了,但疼痛信息依然被神经系统不定时的传递到大脑,继续折磨病人,就像人从此种下病根后遗症一样。比如说带状疱疹的患者皮疹已经消退但疼痛依然时时来袭。这是非常可怕又难以治疗的,因此有人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为”不死的癌症”。
3、疼痛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优势
相信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他之所以治水成功是他吸取了前人对洪水只堵而不疏的教训,在控制洪水规模的基础上大力疏通河道,从此河水东流入海,不再为害人间。治疗NP与此颇为类似,一味得靠药物压制效果甚微,甚至疼痛爆发开来如洪水猛兽,无法抵挡!很遗憾好多科室的医生只关注药物治疗,甚至不知道神经需要调控。而疼痛科医生就不仅会用药物控制疼痛,还会神经调控技术,疏理神经传导,使之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疼痛科医生不仅能诊断NP,还能准确判断神经受损的节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受损的神经节段加以神经传导调控,其主要优势是:
①良好的控制疼痛尤其是爆发痛及其伴随症状。减少全身用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②恢复被损伤的外周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去除炎症刺激,增加神经血流、促进神经修复,减少神经系统疼痛敏化发生。其神经调控手段包括:神经阻滞治疗;脉冲射频调控及射频热凝术;外周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神经电刺激;鞘内镇痛系统植入术等。其宗旨是绿色微创。
有人认为把造成疼痛的神经毁损掉可以治疗NP,确实神经毁损可以消除疼痛,但是会带来感觉异常,有时比疼痛还难受,而且即使毁损的神经也会再生,再生后的神经疼痛可能更复杂,只有无法根治的顽固性疼痛或癌性疼痛我们才会考虑行神经毁损术,所以最新的NP治疗指南是神经调控术。2013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提出了NP的四大治疗原则:
①早期干预,积极对因治疗;
②有效缓解疼痛及伴随症状,促进神经修复;
③酌情配合康复、心理、药物等综合治疗;
④恢复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疼痛专家认为治疗NP,神经调控越早介入,神经完全修复的可能性就越大。积极对损伤的神经靶点进行精确的导向治疗,去除病因,疼痛才能控制和缓解。
以前的NP药物治疗就好像机关枪打蚊子,费了好多子弹,蚊子没死几个,效果可想而知。而疼痛科治疗NP就好像激光制导狙击枪,靶点明确,点对点攻击,效果明显。展望下神经调控技术发展的未来,也许我们可以用一个遥控器一样的装置随意调控神经传导,抑制或过滤疼痛信号,保持正常信号。那么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怕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