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病, 85%的患者经过合理治疗预后良好[1],但仍有15%左右的面瘫患者由于失治误治或体质原因,存留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状,如联带运动、面肌痉挛、肌肉萎缩、鳄鱼泪等,对患者外观造成不良影响,也带来一些心理问题,成为临床顽症之一。无锡市中医院针灸科丁敏
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实践中,按针刀医学原理,运用小针刀松解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06例,尤其对于颈椎相关性顽固性面瘫患者,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思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面瘫门诊,其中男57例,女5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0岁,平均33.1岁;病程2个月~9年;右侧面瘫50 例,左侧面瘫56 例。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内科疾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制定[2]。
(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中口僻的诊断标准[3]。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病程在2月或以上;③年龄在18-60岁之间;④知情同意者。
1.4排除标准: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②中枢性面瘫、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脑桥小脑颅底病变、占位性病变、周围性面瘫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等;③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
患者首先俯卧于前面带洞针刀床,胸部垫枕,低头,下颌内收,医者用拇指在患侧乳突及颈部触按,找出条索、结节及压痛点,并用皮肤标志笔做标记。取安尔碘Ⅱ常规消毒头后部及颈项部皮肤两遍。戴无菌手套,取汉章牌HZ系列4号0.6针刀,严格按照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走行一致,刺入后缓慢进针刀,待患者有酸胀感时,行纵向疏通横向剥离2-3下,遇硬结行切割,待刀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刀,用创可贴贴敷针眼。其次,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用皮肤标志笔在阳白穴、太阳穴、颧s穴、听宫穴、颊车穴、牵正穴、翳风穴及面部痛点做标记,安尔碘Ⅱ常规消毒面部皮肤两遍。医者站在患者对侧,戴无菌手套。选取汉章牌HZ系列4 号0.6针刀从标记点针体垂直皮肤表面,刀口线与肌纤维走行一致,纵向疏通横向剥离1-2下,并按压数分钟,以防出血。嘱患者2 天内不洗澡,以防针眼感染。一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之相关规定,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闭眼正常,额头纹以及两侧的鼻唇沟恢复对称状态,可以正常的鼓腮和张嘴和露齿,计 21例,占19.8%;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有明显的好转,在保持平静状态时,额头纹以及两侧的鼻唇沟是对称的,闭眼、鼓腮以及露齿等动作存在轻微障碍,计50例,占47.2%;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实施治疗措施前相比,有轻微的缓解或好转,但是额头纹以及双侧的鼻唇沟并不能呈对称状态,进行闭眼、张嘴露齿以及鼓腮等动作存在障碍,计35例,占33.0%;无效:患者的主要症状与实施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变,额头纹以及两侧的鼻唇沟明显不对称,不能自如进行闭眼、张口露齿以及鼓腮等动作计0例。有效率为100.0%
4 典型病例
患者杨某, 女, 41 岁。主诉:右侧口角歪斜1年。现病史:1年前晨起时刷牙漏水,照镜子时发现嘴角往左边歪斜, , 吃食物卡在右腮, 右眼不能闭合, 不能蹙额皱眉。自述有右侧偏头痛病史, 工作为银行收银员,经常颈项酸痛不适。在当地社区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瘫, 给予激素、维生素口服,针灸、电针等治疗, 略有好转,近2个月来,患者经常失眠、头痛,右侧面部板滞不舒加重,并出现右面部抽动,为进一步恢复求诊。PE: 右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眼裂3mm,电脑操作时流泪,右眼闭合时右嘴角抽动、联动,右鼓腮漏气,头后上下项线之间右侧有压痛点及条索样硬结, 棘突右偏,乳突下方有压痛点。面肌电图示:右侧面神经损伤。颈椎X 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向右侧弯曲。
诊断: ①顽固性面瘫; ②颈椎病。按照小针刀松解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获愈。
5 体会
颈部软组织创伤或劳损使其肌肉、筋膜、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导致颈椎失稳,颈部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引起患病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障碍,使病变组织高度敏感,既是导致头面部疾病的主要原因[5]。顽固性面瘫由于病程较久,面神经的炎性水肿、渗出,导致面神经管口周围组织粘连,面神经在神经出口处受压,从而使其功能难以尽早恢复,针刀医学认为[6]面颊部的硬结、条索常常是面神经颊支的卡压点,当用针刀松解这些面部的病变点时,可使面部病灶区的粘连被剥离,从而减少组织液渗出,消除水肿,血液循环加快,组织营养得以改善,受卡压的面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之目的。针刀的作用机制是“以痛为输( 腧) ”,松筋解结,“宛陈则除之”。颈部的针刀治疗,就是直接松解和解除局部的病理性粘连,促使无菌性炎性物质吸收,恢复颈部动态平衡,缓解肌痉挛,解除神经血管压迫。针刀的松解,能解除卡压,起到通经活络,扩张周围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顽固性面瘫多数患者由于针刺日久,肌肉疲劳,针感不强,皮肤痛阈降低,反应迟钝[7],因此治疗上,针刺不宜过多过频,但强度应稍大,而符合此要求的唯有小针刀松解疗法。
参考文献
[1]LI Ying, LIANG Fan-rong, FU Ge, et al. Evaluation of Clinical Commo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ies and Techniques for Facial Paralysis. 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002, 21(3): 43-45
[2] 贝政平.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13
[3] 朱文峰. 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2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2
[5]肖德华. 头面部疾病颈部针刀的决策思路[J]中国针刀,2010,Ⅱ(4):49-52
[6]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993
[7] 王希琳,蒋吉刚. 三联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 3) : 69 ~ 70
作者简介:
丁敏(1972-),女,主任中医师。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