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温针与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差别,探讨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较好方法,以提高临床上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124例患者分为温针组(97例)与电针组(27例)。取穴与配穴完全一样。治疗三个疗程,每疗程针15天。休息5天,比较两组的治愈与好转情况。结果:温针组:总好转56例,总治愈31例、总无效10例。总有效率89.1%、电针组:总好转12例,总治愈9例、总无效6例。总有效率:77.7%。温针组较优于电针组。
顽固性面瘫是指,周围性面瘫因早期失治误治,或病人气血虚弱。使病症迁延日久而成顽症的一种病症。我们从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用温针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97例,并与常规电针治疗27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124例病人来自门诊、排除外伤、肿瘤、手术、脑血管病性面瘫、全部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病人自愿与随机分配为原则把病人分为温针治疗组与电针治疗组。其中温针治疗组97例病人中:男性46例,女性5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16岁。病程:45天25例、60天27例、90天36例、120天16例、180天以上的3例。
症状:右侧面瘫58例、左侧42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露白伴口角低垂,口角向健侧歪斜的34例、眼睑闭合不禁,口角轻度下垂38例,有患侧面肌痉挛19例、伴面肌萎缩的6例。
电针组: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15岁。病程:45天12例、60天8例、90天4例、120天2例、180天以上的1例.
症状:右侧面瘫118例、左侧9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露白伴口角低垂,口角向健侧歪斜的14例、眼睑闭合不紧,口角轻度下垂9例,有患侧面肌痉挛4例、伴面肌萎缩的1例.
2、治疗方法:
2.1温针组:
取穴:按照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针灸学.主编梁繁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下篇.针灸治疗.面瘫》规定的穴位。患侧阳白、四白、颧s、颊车、地仓、太阳、合谷、内庭。寒邪重加风池、热邪重加曲池、气虚加足三里、气海,血瘀加膈腧、脾腧、痰湿盛加足三里、丰隆。
手法:面部穴位得气后。取艾条2.5-3cm长,插于针柄部点燃。每穴两壮。气虚加灸足三里、气海。血瘀在膈腧、脾腧穴位上用梅花针扣刺加火罐放血。痰湿盛补足三里泻丰隆。针灸结束后停45分钟再在患侧面部闪罐2-3分钟。
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休息5天后,再行下一疗程。
2.2电针组:
取穴:同温针组。
手法:面部穴位,每附近的两个穴位为一组加电针用疏波。穴位的加减同温针组、
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休息5天后,再行下一疗程。
3.结果
3.1疗效标准:
1、治愈: 眼睑闭合良好。其他面部肌肉也基本恢复。
2.好转: 临床症状改善,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1)
3、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
3.2观察方法:每一疗程,休息5天。在开始下一疗程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三个疗程,为治疗一周期进行总的疗效评价。
3.3疗效分析:
温针组:第一疗程:好转27例;治愈12例。第二疗程:好转52例;治愈8例。第三疗程:好转32例;治愈11例。总好转56例,总治愈31例、总无效10例。总有效率89.1%、
电针组:第一疗程:好转12例;治愈5例。第二疗程:好转9例;治愈3例。第三疗程:好转7例;治愈1例。总好转12例,总治愈9例、总无效6例。总有效率:77.7%。
两组比较:温针组较优于电针组。
讨论:
面瘫属于中医内科中风中经络的范畴,没有单纯的章节论述,但在针灸治疗学中有专门章节进行讲解,认为是由于劳作过度,肌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外感风寒,入中面部手、足阳经,导致面部经气阻滞、筋脉失养,而发生面瘫。(2)顽固性面瘫是由于早期失治或误治,迁延日久酿成顽疾。顽固性面瘫临床上多见虚证和虚实夹杂两型;虚证或为气虚,或为血虚、或为气血两虚(3),虚实夹杂多见气滞血瘀、气虚痰盛阻滞经络。致使经络不通,气血不行,面部筋脉失养,使该证缠绵难治。该病的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气养血,温经活血、祛痰通络为治疗原则,温针除了有针刺疏通经络作用外,更具有艾灸鼓舞正气,温通经络的功能。使针刺与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同时起效,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使人体正气得补,气血得活、痰湿自除、经络通顽疾可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