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按人口推算,我国3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者达到420万。伴有心脏疾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房颤更为常见。某些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吸烟等也可能诱发房颤。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5倍,房颤可导致脑卒中病情更重,50%以上等患者致残甚至死亡。抗凝是治疗房颤的重要策略。
对房颤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 房颤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房颤的危害并不取决于症状的轻重。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心脏会逐渐扩大,还会导致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最终增加死亡风险。
误区二 阵发房颤不要紧
有些人是阵发房颤,发作不频繁,但发生脑卒中风险较高。这些人呢也需要抗凝治疗。还有些人将进展为持续的房颤,卒中风险更高。
误区三 服用抗凝药物风险高,得不偿失
华法林是传统抗凝药物。对于应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按要求检测凝血功能是安全有效抗凝治疗的重要措施。而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现在有一些新药的安全性较高,不需要检测,实用更方便。
误区四 房颤就是冠心病
房颤是和冠心病是机理不同的两种心脏疾病,多数患者的房颤启示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按冠心病治疗房颤会“牛头不对马嘴”,建议房颤患者,不要简单地认为自己就是冠心病。
误区五 治疗理念滞后,过度追求心律的转复
目前抗凝治疗为首要策略,心率可宽松控制,对于房颤应以降低死亡率为直接治疗目标,房颤最重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这是房颤患者最直接的死亡原因。抗凝治疗由于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是治疗的最重要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