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静脉电隔离是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基石”,但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射频消融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操作作复杂,需要冗长的学习曲线;(2)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较高;(3)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较高;(4)疼痛明显,患者经常难以忍受;(5)需要三维标测系统,需要消融导管和肺静脉环形标测导管,费用昂贵,因此影响了房颤导管消融的普及推广。有鉴于此,近年来国际上电生理学者开展了冷冻消融、超声消融、激光消融等多项技术,以期弥补射频消融技术的不足,其中冷冻球囊是目前最为成熟、效果最为确切的新型导管消融技术。
冷冻球囊系统(Medtronic,美国)由一根非可控弯、10F中空(置入导引钢丝)、头端为双层球囊的导管和N2O制冷工作站组成(图一)。N20从制冷机经由导管尾端进入内层球囊,当N2O由液态转为汽态时,吸收热量,球囊内层的温度迅速降至一80℃,利用这个超低温可以起到消融心肌的作用。应用冷冻球囊导管电隔离肺静脉的基本步骤是:①房间隔穿刺成功后,应用14F的可控长鞘将导引钢丝放置在靶肺静脉,球囊导管经钢丝导引放置在左心房一肺静脉连接部;②充盈球囊;③经过球囊内导引钢丝的中空管向肺静脉注射造影剂,如果造影剂无泄漏,即表明球囊完全封堵了靶肺静脉的血液回流;④利用球囊导管尾端连接的制冷系统,将球囊温度迅速降低至一40℃以下,从而达到电隔离肺静脉的目的(图2)。
应用冷冻球囊电隔离肺静脉的关键是“充盈的球囊要与左心房.肺静脉连接部周围保持良好、完全的接触”。如果接触良好,注射造影剂后,靶肺静脉无造影剂泄漏,制冷90秒后局部温度迅速降低(上肺静脉在-45%以下,下肺静脉在-40%以下),持续降温300秒,大多可以实现肺静脉的电隔离(图3)。
冷冻消融治疗房颤的并发症主要包括:①膈神经损伤(6.38%):绝大多数在1年内可以恢复。使用28mm冷冻球囊可以明显降低膈神经损伤的发生率(28mm球囊3.53%,23mm球囊12.37%)。如果右上肺静脉直径>25mm,膈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此时应慎用冷冻消融。②食管溃疡(5.17%):术后给予抑酸和保护黏膜治疗均可恢复,目前没有左房食管瘘的报道。③由于使用l4F鞘管,局部血肿的发生率较高(1.79%)。④心包积液或压塞(1.46%);⑤肺静脉狭窄0.9%,需要介入干预的为0.17%。
随着冷冻消融技术治疗房颤的推广、临床经验的积累,冷冻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完善、更新。①冷冻球囊内的冷冻线圈进一步前移,使得前端冷却更为充分、制冷效果更为均一。②导引钢丝兼有肺静脉电位标测功能,起到”二合一”的作用,不需再另外使用环肺静脉标测电极,降低了成本和手术费用,便于消融过程中直接监测肺静脉电位,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曝光时间。上述更新的冷冻球囊技术都将于近期内在临床推广使用。
总之,冷冻球囊技术可以实现肺静脉电隔离,可以有效治疗房颤,特别适合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与射频消融相比,冷冻球囊技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更易于推广使用;一般不产生疼痛,更易于被患者接受;但是应用冷冻球囊技术发生膈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虽然大多数患者均可恢复,仍应引起术者的重视。随着冷冻球囊技术的日臻完善,这项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使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获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