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乳腺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乳腺癌近年已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其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有体格检查、钼靶摄影、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成像、乳管内窥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等。
1、体格检查
是诊断工作的第一个步骤,一个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的临床检查,甚至比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检查更具有参考价值。体格检查内容主要是视诊和触诊。专科医生如果重视乳房出现的一些轻微异常现象,如:乳头异常溢液、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晕水肿、乳房局部皮肤湿疹等,再加上仔细地触诊,就能够做到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正确诊断。首先观察双侧乳房的对称情况,乳头有无内陷或抬高,皮肤有无下陷,有无“酒窝征”及“桔皮样外观”。然后病人取平卧位触诊,接顺序用手指检查4个象限,手指平放触诊。确定有无肿块及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活动度、质地、是否与皮肤及胸壁粘连。然后在双侧腋窝检查淋巴结情况。
2、X线检查
钼靶摄影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发展成熟。它具有诊断准确性高、费用相对较低及操作简便等特点,部分患者还可穿刺活检。是迄今仍被公认为乳腺疾患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乳腺内肿块乳腺癌较常见,其X线征象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分叶状、星芒状或毛刷状,有触角。微小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国外报告X线片中乳腺癌伴钙化高达50%,包括扪及和未能扪及肿块者,病理切片高达70%以上,尤其是无明显肿块时,钙化灶的出现对诊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但钼靶摄影存在对近胸壁处的肿块易遗漏、对致密型乳腺肿块对比度差及细小肿块不能发现等缺点。高清晰度乳腺X线机的出现,超微焦点放大摄影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数据后处理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传统乳腺X线机与数字乳腺机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4%、87.3%、80.7%、84.1%、81.5%、86.1%。虽然数字乳腺X线机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的提高尚不显著,但与传统乳腺X线机对比,数字乳腺X线机减少了摄影体位和曝光次数,缩短了检查时间。
3、超声波检查
近十年来由于高分辨率超声仪和高频探头的应用,乳腺超声有了相当的发展,目前超声可检出0.5——1cm大小的病灶。对了解乳腺肿块的部位、大小、囊实性、良恶性、有无转移提供良好的影像资料,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乳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乳腺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69.0%。彩色血流多普勒可帮助检测肿块内及肿块周围的血流情况,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帮助。但当病灶较小,特别是合并有较明显的乳腺其它疾病时,对良恶性肿瘤的判断价值有限。
4、计算机体层摄影
乳腺疾病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与钼靶X线表现类似,但在某些征象的显示上各有优点。CT的高密度分辨率及横断面薄层扫描,可发现0.2cm大小的病变。因此CT诊断乳腺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乳腺癌的诊断上。CT检查除可准确显示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形态、大小和部位外,还可了解肿块对皮肤和胸壁的浸润程度,了解腋窝、胸骨旁和纵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对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或术后评价有较大价值。由于乳腺癌组织摄碘能力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造影剂增强CT扫描有助于隐性乳腺癌的发现,可根据病变区CT值增加的高低以帮助区别其良恶性,包括一些“隐性”乳腺癌在平扫时可能不明显,而是通过增强扫描发现局部异常强化而被诊断出。一般病灶的CT值增高25——45HU或更高,CT值至少增加46HU,即可高度怀疑为恶性。而良性者小于30HU。但有部分脓肿、纤维腺瘤及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增强后其CT值增加大于44HU。另外在高催乳素、高孕激素状态下,乳腺组织对碘摄取能力上升,因此在月经结束前1周内不能进行增强扫描鉴别少数病灶。值得提出的是有假阳性存在,即少数良性肿瘤亦可能有较明显增强。同时CT扫描价格高;其空间分辨率较低,不易显示微小钙化,而这恰是区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CT扫描射线量大,由于年轻妇女对X线的敏感性和乳腺恶性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不作为首选。
5、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像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由于人体内不同组织如骨、软骨、软组织和其他器官的水和脂肪等有机物的含量不同,同一组织中正常与病变环境下质子的分布密度不同,其弛豫时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人体中氢原子分布状态进行研究,以组织的二维、三维高分辨率图像加以显示,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数情况下乳腺癌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肿瘤的信号强度取决于肿瘤内部组织成分,常不均匀,高信号和低信号混合存在,而少数囊性病变在T2加权像信号较高,可与乳腺癌相鉴别。一般情况下,良性病变增强时为均匀强化,且边界清楚,而乳腺癌多出现不均匀强化,特别是边缘不整,且较中心明显。但MRI检查用时长,费用高及钙化显示差等因素,尚难成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6、乳管内窥镜
乳管可分为乳头内乳管、主乳管、分支乳管、末梢乳管。一般主乳管1cm——2cm后开始分支,大部分乳管为2支,也有多支,走向复杂。正常的乳管管壁光滑,稍带粉红色,毛细血管清晰,管腔通畅。内窥镜是经乳头溢液的乳孔置入乳管镜,通过冷光源光学系统采集图像,可观察范围从乳管开口起5——6cm,最长8cm,然后与临床、病理相对照,找到乳头溢液的病因,为合理手术提供依据。乳管内窥镜可插入到4级乳腺导管,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对部分乳头状瘤和导管慢性炎症可以作介入治疗。乳管内窥镜具有创伤小、确诊率高的优点。
7、活组织检查
7.1定向乳腺穿刺活检
是20世纪90年代开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在数字显影技术立体下,应用活检枪及活检针(14G或者16G)定向穿刺。其准确性高,误差在1mm以内。同时还可以应用导丝留置定位,有助于微小病灶准确切除。
7.2细针穿刺检查
目前被列为对乳房肿块的常规检查方法。尤其是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安全、准确。国内外病例报道其准确率在80%以上。
7.3乳腺微创旋切术(TheMammotomeSystem)
麦默通(Mammotome)是在超声立体定位引导下,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真空辅助高速旋切乳房治疗性诊断设备,用于乳腺肿块(肿瘤)的微创治疗或活检。在诊断方面,由于它能够在影像引导下实施乳腺的微创切除治疗,从而能够切除临床无法触及或手术难以切除的乳腺异常,大大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在治疗方面,用麦默通切除乳腺肿块后不但外部瘢痕小并且内部瘢痕也小,对乳腺再发生肿块的诊断影响小。
总之,目前乳腺疾病的诊断手段还有许多,如:核素扫描、近红外线扫描等,组织学检查是金标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以经济、简便为前提,以准确、无创为目标,合理应用、优化选择,避免不必要的活检,仔细分析各种影像资料,必要时结合穿刺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