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尿路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20%——3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尿路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尿路感染所致的休克性死亡居第3位,因此,尿路感染仍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从急性肾盂肾炎到无症状性菌尿,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异常广泛。单纯性尿路感染治疗简单有效,而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比较困难。反复感染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所致细菌耐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尿路感染菌种分析
监测尿路感染细菌构成与耐药性对临床药物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2006-2007年度尿标本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分离量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虽然不同性别患者尿路细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其具体菌种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在女性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占绝大多数;而在男性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则比例较高。
二、女性尿标本细菌耐药现状
2008-2010年度处于前5位的主要分离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碳青霉烯类、磷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利奈唑胺、糖肽类、磷霉素和呋喃妥因;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 总体而言,我国女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肠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有所升高,且多药耐药菌株较之前有所增加。
三、男性尿标本细菌耐药现状
2010年度处于前5位的主要分离菌株依次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8.3%、10.7%和30.2%。 我国男性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和假单胞菌属比例有所升高;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四、细菌产生耐药的相关机制
细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细菌产生耐药的相关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金属酶等具有灭活作用的生物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点使其与抗菌药物有效结合发生变异,改变菌膜通透性以阻碍抗菌药物进入细菌体内,泵出抗菌药物使细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降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