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背部软组织在遭受急性损伤未愈或长期慢性劳损后可使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肌腱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引起发热的炎症、气候改变如寒冷潮湿及身体过度劳累均为诱发因素。软组织创伤性无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产生持久的收缩状态,出现肌紧张,肌肉长期痉挛造成局部软组织血管痉挛,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营养障碍,组织无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更加剧。
诊断标准:分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1、主要标准:
(1)主诉区域性疼痛;
(2)主诉疼痛或触发点牵涉痛的预期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
(3)受累肌肉可触及紧张带;
(4)紧张带内的某一点呈剧烈点状触痛;
(5)在测量时,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
2、次要标准:
(1)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的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
(2)横向抓触或针刺入带状区触发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
(3)伸展肌肉或注射触发点缓解疼痛。
若满足5个主要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才能确诊。
3、临床诊断标准:
(1)腰背或臀部弥漫性顿痛;紧束感/重物压迫感/沉重感以横突或髂嵴上方为明显,常牵涉大腿外侧,但不传导至膝以下;
(2)腰活动不利,转身困难,弯腰姿势稍久可引起疼痛;
(3)缺血性痛:受凉/疲劳、天气变冷、夜晚睡眠中、晨起痛。活动后减轻,疲劳或傍晚复重;
(4)压痛点:局部肌肉有紧张感和或痉挛变硬,腰椎旁、横突处、肋下沿或髂嵴有压痛,位置固定,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4、MRI检查:典型者可显示局部肌肉萎缩或肿大,肌膜增厚。
治疗
1、注射疗法:0.25%利多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 采用十字浸润阻滞法治疗肌筋膜炎,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疗效欠佳者地塞米松改换曲安奈德40mg。肉毒素注射加肌肉牵张法,常用的肉毒素有A和B2型,多用A型,如果A型失效可以改用B型。
2、药物治疗:NSAIDS类药、镇痛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NSAIDS类药虽能减轻疼痛,但长期治疗存在常见的胃肠道风险,而停药后症状又容易复发。疼痛难忍时可短时间内服用小剂量的可待因。阿司匹林对缓解肌筋膜痛有帮助,为了减轻胃肠刺激症状,可选用非处方的肠溶阿司匹林或定时释放的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不会引起胃肠刺激, 对肌筋膜痛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这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对减轻单纯性肌筋膜痛的远期疗效不乐观。目前市售的肌肉松弛剂对肌筋膜痛患者扳机点的疗效一般。
3、物理疗法:目前物理治疗包括:等长收缩放松运动、指压或缺血性压迫法、肌肉按摩、冷、热、电疗、低周波、Lewit 技术( 等长收缩后舱驰)、紫外线疗法、超声、超激光及高压脉冲直流电刺激等。其中等长收缩放松运动既减轻疼痛,又恢复神经肌肉功能及改善适应性,也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4、针对触发点的治疗:在治疗肌筋膜触发点导致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既要对症状进行治疗,更应强调对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根治性治疗。大多数触发点疼痛患者都有机体内的维生素缺乏和正常低线的维生素含量,所以治疗的同时要补充各种维生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