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疗法简介
我国古代使用金针、银针治疗伤病历来已久,相传是从古代“九针”中的提针和长针发展而成。中华民族祖先创立的中医药学体系(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学),其中针灸学占有相对独特的地位。迄今针刺镇痛乃至治疗痛症正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至世界各地。但是,我们对银质针针刺疗法,它在治痛方面有独特的远期疗效却是鲜为人知,它仅在南方民间医生中单传沿用。既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又有远期的治痛效果。更为惊奇的是,发现凡经针刺的部位均产生持久的肌肉松弛效应,即人们难以对付的因痛而致的肌痉挛现象神奇地获得解除。这是传统的银质针针刺疗法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一次疗效上的突破。也就是说,经一般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须经外科松解手术才能治愈的顽固性痛症,采用密集的银质针针刺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每个病变部位仅作一次治疗)。迄今,这种“以针代刀”的治疗方法已经迅速推广到全国众多医疗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质针疗法看似行针,依然遵循“宁失其穴,毋循其经”原则,实为松解手术,已成为现代针刺疗法中的一个独特的分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约有20000余例严重的腰腿痛、颈臂痛、肩关节痛、膝关节痛症患者经采用该疗法,收到极为满意地疗效,治愈率达90%以上。
一、银质针的制作规格及特点
(一)制作规格
银质针多85%白银及掺杂少许铜、铬合金熔炼而成,经抽丝分段,针粗约1.0-1.1mm,针柄用细银丝作紧密的螺旋形缠绕,针端尖而不锐,针尾焊接成小圆球形。针柄长度为5-6cm,针体的长度分为6、8、10、12和15cm五种规格,适应于人体各种不同部位。依肌肉厚度薄程度,进针方向穿过肌肉深度选取不同规格的银质针。一般而言,腰臀部肌肉丰满部位选择较长的针,其次是颈背部,关节周围部位则选取较短的针即可。
(二)治疗特点
1、肌筋膜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区),而非一般针刺的涉及穴位的概念。所以,银质针针刺要比普通针灸部位深在而且范围大。
2、针体较粗。直径为1.0-1.1mm,不会因为肌肉的过度收缩而引起断针或滞针。普通不锈钢制成的毫针,因其直径细而质地硬,倘若向深层组织进针,一旦由于强烈的肌肉收缩反应,极易发生断针或滞针,造成意外。
3、质地较软。以白银为主体原料的银质针质地较柔软,此特点决定该针可以沿着骨膜的骨凹面弯曲推进而不折断,有利于较远距离的针刺,以扩大治疗面,且容易准确地刺到发痛部位。
4、传热作用快。银质针针刺也需用艾绒燃烧加热,由于白银的传导热能快,电阻小,而针体针尖温度并不很高,患者仅感觉局部温热比较舒适。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动物实验的测定结果,银质针的尾处艾球燃烧时测得体外的针体温度为大于100℃,刺入皮内的针体温度为55℃ ,针尖温度为39-41℃ 。这种热能传导到深层发痛部位且扩散到周围病变软组织,依据针数的多少,密集程度形成深层的穿透肌肉组织直达骨膜的热反应,这是一般物理疗法所不能比拟的。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
1、由颈椎管或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慢性痛症
(1)颈肩臂痛
(2)腰臀腿痛
(3)头部与面部痛
(4)肩周炎
(5)膝关节痛
(6)跟底痛
2、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血管神经受累的临床症候
(1)半身麻木、发凉、多汗或上下肢凉木
(2)头晕、眩晕症、耳鸣、视物模糊
(3)猝倒、头部发木、眼胀、张口困难
3、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脏器功能障碍的症象
(1)痛经、阳萎、生殖器痛
(2)胸闷、气短、失眠、心悸
(3)腹胀、腹痛、便秘
(4)尿频、尿急、排尿无力
(二)禁忌症
1、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者
2、月经期、妊娠或贫血衰弱者
3、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