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中医称之为 “黧黑斑”、“肝斑”,俗称“蝴蝶斑”、“妊娠斑”,是一种面部色素沉着性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为:颜面部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浅褐色或深褐色的色素斑片,一般呈对称性分布在额部、眼周围、颧颊部、鼻旁和口唇周围,表面光滑,无鳞屑,边缘多清楚,阳光照射会加深其色素,严重影响患者美观。本病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9),且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心烦易怒、失眠等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及健康。
一、常见病因
在西医学方面,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内分泌失调、子宫卵巢疾病、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酪氨酸功能障碍、含金属元素或防腐剂化妆品的使用、服用光毒性药物等。通过对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的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内分泌失调:主要为性激素异常与甲状腺激素异常,性激素能通过解除谷光甘肽或 SH(巯基)对酪氨酸的抑制作用,使黑色素的生成增多,甲状腺激素可促进酪氨酸和黑素的氧化过程,并使表皮中的SH减少,黑素形成增多;
(2)氧自由基损害: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体内氧自由基生成过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受损而引发黄褐斑;
(3)血液流变性改变:血液黏度增加使血液瘀滞而导致黄褐斑的发生;
(4)日光照射与热刺激:日光中的紫外线或热刺激,使皮肤中的 SH氧化破坏而激活并增加皮肤中的酪氨酸酶活性,进而激活黑色素细胞,使单位面积黑色素细胞数量增多、黑素小体分泌旺盛等,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5)微量元素含量异常;
(6)遗传因素;
(7)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8)皮损区微生物失衡等。
祖国医学对黄褐斑的研究及治疗由来已久,在战国至秦代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首次提出了黧黑斑的证候,并详细论述了其病因病机与治法。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失输泄,气滞血瘀;劳伤脾土,脾失健运,气血不调;肾精受损,虚火上炎;以致血脉凝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部肌肤失濡,浊瘀阻于面,终而形成黄褐斑,“有诸内必形诸外”。其中以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的观点最为常见。
二、易发人群
1、妊娠妇女
妊娠妇女常常会在怀孕的第2到5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黄褐斑。这是由于妊娠后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会逐渐上升,而雌激素可以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体,孕激素可促使黑素体的转移和扩散,这样就可以使得产生了黄褐斑。
女性怀孕后,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变化,皮肤也不例外。可能会在面颊、乳头、乳晕、肚脐周围、下腹部正中线及外阴等处,出现色素沉着。面部常见呈蝶形分布的黄褐斑。目前认为这可能与妊娠后体内黑色细胞刺激素增多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妊娠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了黑色素细胞的结果。另外也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并不是每个怀孕妇女均出现。
2、经常暴晒在阳光下,日晒形成的日晒斑,也是黄褐斑的常见的一种人群。
黄褐斑日光的暴晒或X线、紫外线的照射过多皆可促发黄褐斑,并使其加剧。甚至室内照明用的荧光灯也因激发紫外线而加重黄褐斑,所以可以认为色斑是一种物理性损伤性皮肤病。日晒可使黑色素活性增加致使表皮基底层黑素含量增多,黄褐斑形成。
3、不适当使用化妆品的女性
目前的化妆品市场尚不规范,不排除某些产品在出厂时就是不合格的,或者合格的产品没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患者盲目听从广告宣传,擅自涂抹,从而出现大量的并发症及副作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去斑霜多含有剥脱类的药物及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可导致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皮肤的免疫功能紊乱,对外来的伤害的抵抗能力下降,而更易出现黄褐斑,或者使原有的黄褐斑加重。
不恰当的使用化妆品,尤其是盲目使用去斑类产品,会刺激皮肤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另外,许多不合格的化妆品中锌、铜、汞、铅等含量超过正常的标准,皮肤吸收后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强,加速黑色素合成,在此基础上,面部又接受紫外线照射,活化存在于黑色素母细胞中的酪氨酸酶,加速对酪氨酸的作用,使之氧化为多巴,进一步氧化成棕色黑色素,从而诱发加重黄褐斑。
4、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经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黄褐斑也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癌瘤、恶性淋巴瘤和慢性酒精中毒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也可发生黄褐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