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临床工作中,相信不少医师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患者问,得了恶性肿瘤,害怕手术、放化疗的毒副反应,能不能只吃中药治疗。我们明确的说:不行。现在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是三大主要手段,但绝大部分恶性肿瘤,上述单一手段都不能保证治愈治疗、杜绝复发转移。现在治疗策略是将各自治疗方法综合起来,尽量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减少复发转移。这综合方法里应该包括中医。
中医药对肿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肿瘤的直接作用:包括诱导凋亡和直接杀伤。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不少,主要为单味药的体外研究实验,药物集中在清热解毒类中药上,这类中药主要通过阻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有白花蛇舌草、藤梨根、水杨梅根、山慈菇、白英、三豆根等。虽然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作用,但从临床使用经验上来看,中药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远远不够强大,不能与放化疗相提并论,更不用说能将肿瘤直接切除的手术治疗。因此在肿瘤负荷较大的时候,单独使用中药来抗肿瘤是不恰当的做法。
2、放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
增效减毒中医药在肿瘤治疗的强项之一,在肿瘤治疗中被提起最多的作用,也似乎是因此才让中医药被众多肿瘤患者及肿瘤科医师所接受。增效主要是指某些中药与放化疗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加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提高疗效。如化疗增敏的丹参、放疗增敏的枸杞子。相关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因为中药能够提高特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阻止化疗多药耐药的形成。而几乎所有的放化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人体细胞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如增殖旺盛的骨髓干细胞、胃肠道粘膜等,还可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或第四脑室底的化学感受触发带,引起血三系减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毒性反应,而这些症状通过中医药的干预往往能取得明显的改善。学术界关于中药减毒研究,不论实验还是临床,都不胜枚举。我们最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可以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放疗的完成率。对放射性肺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3、改变肿瘤生长的内环境,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
肿瘤复发转移是治疗的主要难点,降低复发转移也是中医的优势。经过手术治疗、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问题。现代研究证明肿瘤细胞具有躲避攻击,自我休眠的能力,而肿瘤的生长亦需要适宜的环境。手术、放化疗并不能清除机体内休眠的肿瘤细胞,亦不能改变肿瘤生长的环境。大部分肿瘤在则确诊时已存在远程转移,手术、放疗均是局部治疗,化疗能以杀灭所有肿瘤细胞,治疗时结束后如果体内有残存的肿瘤细胞会自行复苏,开始增殖,这是肿瘤复发在主要原因。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机体的内环境是肿瘤赖以生长的土壤,在常规治疗结束后,使用中医药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以减少肿瘤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我们完成的国家行业专项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患者化疗期间配合中药,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
当然中医药还有镇痛、抗炎、调节内分泌等其他作用。
二、中医药适应症和毒副作用
如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的优点如此之多,在中国得到肿瘤患者的广泛接受,并得到肿瘤学界有识之士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度重视医学分子机制研究的今天,中医药治疗肿瘤,仍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的,依然是以辨证论治配合辨病论治为大方向的,并且依然要谨遵中医“是药三分毒”的理论基础,合理使用中医中药。合理使用中医药必须得到社会、尤其是医生们的重视。
1、中医药的使用有其适应症
不论是方药还是成药,都需要中医师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辨证,才能使用。这一点在成药的使用上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抗肿瘤的中成药,也对使用范围进行了说明,但是基本都是按照疾病进行划分,并未对证型进行严格限制,为其不恰当使用埋下了隐患,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疗效,亦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化疗后腹胀腹泻、胃纳欠佳、舌淡苔白的肿瘤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就不适宜使用偏重清热解毒抗肿瘤类的中药,比如金龙胶囊。放化疗后潮热汗出、舌红少苔的患者,中药辨证为阴虚火旺,则不适宜使用含有红参、黄芪一类的中成药。临床上若不注意辨证,无法合理选择,必然会出现“因医致病”的情况。
2、中医药有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并不是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某些中药对人体有明确的毒副作用,如川楝子、三七、黄药子、商陆等的肝毒性,大量益母草的肾毒性。但在合理组方,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的情况下,我们亦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其作用,规避其毒性。
综上,中医药在肿瘤防治过程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前提是需要专业的中医师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辨证辨病,才能发挥其该有的优势,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益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