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的体质因素
体质在中医辨证施治中的作用和意义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对人的体质与年龄段的分类,早在《灵枢 逆顺肥瘦》就将人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之人,有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肤之黑白、肉之厚薄,以及壮士、婴孩等。年龄段则分为孩、小、少、壮、青、老,或以10年为一段来划分年龄段,并论述了各年龄段的体质特征,表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素问?上古天真论》又说:“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充分说明了老年人的体质状态。
体质因素制约着疾病证候的转归和传化,如阳虚或阴盛体质之人,发病后,证候易从寒、从湿化;阴虚或阳盛体质之人,发病后,证候易从热、从燥化。同样是感受湿邪,正常体质的人表现为湿证,而阳热体质的人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阴寒体质的人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老年阶段体质特点多气虚、阳虚;气虚体质气虚证的转归往往与血虚、血瘀、痰湿相互兼夹。阳气虚衰,首先受影响的是津液的运化,津液不能运化则内生痰湿,痰湿内阻又影响阳气的产生和运行。
2、老年肿瘤的病情特点
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一是正虚邪实,二是饮食不洁不节,毒邪外侵踞之。正虚邪实,多为阴阳失调、正气虚弱,邪毒内生所致,如《诸病源候论》谓:“积聚者,由于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博于脏腑之气所谓也。” ;饮食不洁不节,毒邪外侵,正如宋 《济生方》谓“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烷,……久则结为Y瘕” 。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日久或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形成气滞血瘀、痰凝、毒火病理产物,反过来这些病理产物又可进一步损伤脏腑经络功能,加重病理产物的积聚,最后导致肿瘤的形成。正如朱丹溪所述:“或因少均久不慎,或外感风寒,内伤七情,或味过厚偏阳气,积成脯热,或性急易怒,相火上炎,以致津液不行。”
老年肿瘤患者如果经过多次放、化疗后,往往出现明显的肾虚症状,多为阴阳两虚。从放射线、化疗药物对人体组织的灼伤来看,电离辐射、药毒都是一种热性杀伤物质,似属于中医“火热”之毒邪。热为阳邪,最易伤津耗液,致肺、胃、肝、肾阴虚亏损不足;又老年患者素体阳虚,而最易成阴阳两虚之证。是故老年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虚多实少、阴阳两虚。
3、老年肿瘤的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原则
临床上多数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待发现已属中晚期;或由于治疗复发者,单一治疗手段达不到根治的目标,更应强调综合治疗;理想的综合治疗目标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发挥其综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负荷,抑制其生长发展;同时尽可能减少其毒副反应,即1+1>2;但目前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中、尤其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使用时,对杀瘤细胞考虑的多,宜中医积极配合,减轻并发症和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恢复,预防复发和转移,增进远期疗效,主要目的是延长生存。实施综合治疗时则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病人、不同病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结果、体征和症状,权衡利弊;即中医强调的“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分期治疗原则
本人老师教导说,在临床时十分重视望、闻、问、切,于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正、邪、虚、实程度决定“扶正祛邪”治疗的主、次、轻、重。体会到西医的许多治疗(如手术,放、化疗)可视为中医的“祛邪”作用,其强度甚至更强,故在手术后不久或放、化疗期间,中医药治疗应以扶正为主,减轻毒副反应、恢复脏腑功能,不宜使用太多的祛邪药物。对病期偏早,或未用过手术,放、化疗者,“邪实”多于“正虚”,中医重在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手术、放、化疗后机体功能得到恢复患者,邪衰正渐复,则祛邪扶正兼顾,且攻且补;病期晚者或手术或多次放、化疗,正虚邪实或正虚邪衰,脏腑功能低下者,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次。
4、老年肿瘤的用药特点
(1) 祛邪药物
该类药物多为药性猛、药力强的中药。如斑蟊、蟾酥、全蝎、蜈蚣、蛇毒、砒霜、狼毒等;如屯梨根、猫人参、八角枫、鸟不宿、虎杖等活血祛瘀解毒药物;如猫爪草、夏枯草、牡蚜、昆布等软坚化痰散结的药物;如蛇舌草、蛇毒、半枝连、半边连、金银花、三叶青等清热解毒的药物,都可以选用。这些药物有抗癌、抗病毒、抗增生、控制和缩小癌肿作用,但不可一味的强用;前有报道三叶青有抗癌作用,有病人大剂量使用,结果出现毒副反应。中医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应该合理使用,不能过量过长时间使用,否则,病未除,药反伤人。
(2)扶正药物
扶正药有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增强组织器官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即通过补气、养血、消阴、助阳,达到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补气作用最强最好首选野山参,如属阳虚寒性体质可选用别直参、红参之类。一般常用黄芪、党参、太子参之类,滋阴养血则多选用北沙参、西洋参、生熟地、石斜、黄精、阿胶、首乌之类。
(3)中医药配合手术、放、化疗使用
手术后组织与器官受损,表现为气血不足,功能紊乱,中药宜调整脾胃功能、补气养血为主,辅以调整脏腑功能。方用太子参(或野山参)、绞股蓝、白术、黄芪、当归、熟地、米仁,陈皮等。
放疗为“热毒”,易伤津耗液,早期宜养阴清热,太子参、北沙参或(西洋参)、天麦冬、生地、萸肉、生玉竹、石斛、仙鹤草、蛇舌草等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后期宜加强滋补肝肾。
化疗后常见脾胃功能不调,脾肾两亏,气血不足,首先以调和肠胃为主,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丹参、米仁、竹茹等药,再用健脾补肾,养血抗癌,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猫人参、虎杖、附子、肉从蓉等。
(4)重视温肾药物的应用
由于老年人本身体质情况,阴阳气血多有亏虚,多次化疗后,往往出现肾阴阳两虚症状,如腰酸乏力、或畏寒或潮热、自汗或盗汗、面色恍白、小便清长、大便或塘烂或秘结,舌质淡等。治疗时不仅要注重肾阴,还应兼顾温补肾阳。温补肾阳药物的作用力量依次为鹿角片,肉桂,淡附子,鹿角霜,仙茅,仙灵脾等。使用该类药物要注意如下:(1)因其皆会升高血压,高血压者慎用。(2)皆为热性,易伤阴助火;如用于脾虚者,出现口干时,说明已“中”,应中病即止。用于阴虚者,仅取“阳中求阴”之意,用量轻,时间短,多用淡附子;如用于助阳化湿,视脾虚湿困程度而定,可用肉桂退黑厚苔,用淡附子化喉间湿痰。(3)鉴于淡附子药性温而守,而肉桂、鹿角片温而走窜之性;应用时要注意前者易致便秘,或便行不畅;后者兼有温通经络的作用。(4)对于淡附子的温性,可用丹参,龟板等配伍制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