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将慢性鼻窦炎分为“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和“伴有并发症的慢性鼻窦炎”三大类,其在药物治疗及手术原则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类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
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
20%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鼻息肉,鼻息肉是由于长期鼻腔黏膜水肿形成的,多位于中鼻道嗅裂区,可导致持续性的鼻塞及嗅觉障碍。
1、主观症状轻:可先行局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复查,若症状明显改善,可继续维持治疗,勿需即刻手术,每6月左右复查1次。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复查副鼻窦CT,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情况及副鼻窦内黏膜增厚情况,并可采取相应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2、主观症状中等程度:可先行局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酌情加大用药剂量,同样3个月后复查。
3、主观症状较重,可先行短疗程口服激素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月,若症状明显改善,可维持药物治疗。若症状无明显改善,需行副鼻窦CT复查,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情况及副鼻窦内黏膜增厚情况,并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
若是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者不愿长时间药物治疗也可以积极术前准备,用药1周左右后手术。
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
与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相似,同样以主观症状轻重区分
1、主观症状轻:先行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治疗3个月,若症状改善可随访观察。若无明显改善,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个月,复查副鼻窦CT,若仍无明显改善,需行鼻内镜手术治疗。
2、主观症状中等程度:直接行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者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治疗3个月,复查副鼻窦CT,若无明显改善,需行鼻内镜手术治疗。
3、主观症状较重,可先行短疗程口服激素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者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治疗1月,若症状明显改善,可维持药物治疗。若症状无明显改善,需行副鼻窦CT复查,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情况及副鼻窦内黏膜增厚情况,并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 若是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者不愿长时间药物治疗也可以术前准备,用药1周左右后手术。
伴有并发症的慢性鼻窦炎:必要的术前准备之后,尽快手术。
鼻内镜手术优点
鼻内镜具有多角度的不同型号,具有良好的光学照明和电视监视,可以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
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操作精确,术后痛苦较轻。
对于接近颅底或眼眶的病变,可避免常规开颅手术或面部切开手术,相对美观微创。
正确选择“药物”与“手术”
综上所述,“药物”与“手术”同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手段,相辅相成,只有合理选择手术,配合综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以下两种情况:
惧怕手术,抵触手术
有人认为:手术是有创的,只要手术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听到“手术”的字眼便会本能的产生抵制情绪。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亦有弊,药物治疗只有达到病变部位才能发挥效果,针对重度“慢性鼻窦炎”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鼻腔黏膜高度水肿,或伴有鼻息肉鼻腔阻塞的状态下,只有合理的选择手术治疗才能及时去除鼻腔病变,为药物治疗提供给药途径,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些药物治疗副作用明显,并非每个病人都能耐受。
过分依赖手术
与“惧怕手术”相反,有的患者由于长期受 “慢性鼻窦炎”的困扰,又未进行过综合药物治疗便急于手术,认为“手术”能解决一切问题,快速改善症状。首先,我们必须走出“手术比药物更能去根”的误区,并不是所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都必须手术治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一部分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尤其是对于“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而言,在没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贸然手术有可能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术后出现空鼻,鼻腔强烈刺激感等不适症状。因此,手术治疗的选择应及时也应谨慎。
最后强调
每一个人的身体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每个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治疗方案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强调个体化的治疗,请勿机械的理解以上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