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房颤动”做为健康科普的重要部分,已经在我们前面的内容中反复被宣教了。但是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还是遇到很多患者不把“心房颤动”当回事,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让人非常痛心。
目前我国房颤患者越来越多,估计在1000万以上。7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高于5%,而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中风的临床危害最为大,脑中风轻则致残,重则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房颤导致的脑中风发生率也越来越高,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颤脑中风的发生率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如果合并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其脑中风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那么我们该如何降低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呢?
1、首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房颤。切忌不把“房颤”放在心上,一定要和专业医生商量,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
2、“房颤早消除,减低卒中危险”。目前研究显示将“房颤”转为正常心律(即复律)可有效地减少卒中的发生。目前主要有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属于微创介入技术的导管射频消融术等方式。与前两种治疗方法相比,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副作用少等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房颤复律的治疗。对于具有导管消融指征的患者,不得不说,房颤消融术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3、抗凝治疗尤为重要。抗凝是房颤患者,特别是永久性房颤患者减少脑卒中的必需途径。目前口服抗凝剂主要包括传统的华法林,以及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仍是目前临床上抗凝的“主力“,华法林抗凝治疗能使脑中风的危险降低68%,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华法林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规律用药,并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见前面章节”华法林注意事项“)。也可以选用近年来新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胶囊等,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当然,费用也较相对较昂贵。
4、无法耐受抗凝治疗,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研究显示,房颤形成的血栓90%来源于左心耳。而“左心耳封堵术”可有效地左心耳心腔与左房隔绝,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左心耳封堵术”后只需服用一段时间的抗凝药,再无需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新兴技术,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为一大批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
5、自身管理亦重要。除上述几点外,我们也需要关注平时的日常饮食、生活作息、锻炼等,这些都有利于身心健康,加强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管理好自身的健康,能使预防中风的成效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