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陈婆婆身患类风湿关节炎已经30余年了,30余年来陈婆婆饱受疾病的痛苦,在子女的陪同下到处就医,但感觉效果不佳,最后听信所谓的外寄“秘方”,服用后关节疼痛是暂时止住了,但是手足关节畸形加重,身体每况愈下,由于疾病的折磨,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近因为几月来出现腰背痛卧床不起,在子女们的坚持陪同下住进了宁波二院风湿免疫科病房。体检发现她双手、双足关节已严重变形,双足趾端发紫,左足趾端出现溃烂,左足第3趾切除缺如,同时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伴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进一步检查发现右侧胸腔积脓,细菌培养为绿脓杆菌,病情复杂而且危重,住院后风湿免疫科经过科内多次讨论,制订治疗方案,并与呼吸科合作,经过一个多月来精心治疗,陈婆婆的胸腔积脓已经吸收,足趾端发紫和溃烂也已好转,病情虽已稳定,但手足关节严重变形已无法恢复。
宁波二院风湿免疫科陈勇主任告诉记者类风湿关节炎是个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目前尚不能根治,但是如果及早发现及早正规治疗,大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稳定,随着近年来生物制剂的上市,尤其是在疾病早期通过生物制剂联合传统慢作用药物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令人痛心的是象陈婆婆这样由于疾病早期没有得到正规,造成严重根据畸形及骨质疏松、继发感染等不良后果的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听信所谓的“偏方”“秘方”,耽误了治疗,失去另外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陈主任强调,其实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并不可怕,关键是早期诊断,尽早正规治疗。
风湿病作为一大类以骨骼和肌肉系统疼痛、酸胀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疾病的通称,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记载已久,称之为“痹证”。但以免疫学为基础的现代风湿病学在我国起步则较晚,风湿免疫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专业,可以说,直至近二十年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时至今日,虽然仍有很多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对于与风湿病相关的基础免疫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极大地推动风湿性疾病的诊治水准向着一个新的台阶迈进,风湿免疫学科的基础和临床得到飞速的发展。一些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之类的风湿性疾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可归因于在疾病的早期得到诊断和积极治疗,治疗措施的改进和医疗条件的提高。
近年来,磁共振(MRI)、螺旋CT、核素扫描(ECT)在临床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但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更加低廉价格、更小身体伤害的影像学检查,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已经愈来愈受到风湿科医生的重视,骨关节B超对骨、软骨、关节滑膜、肌腱和韧带病变的判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上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宁波二院风湿免疫科近期将引进关节超声仪,提高各类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疾病活动性、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另外,风湿免疫科依托二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与骨科合作开设关节病联合门诊,通过骨科关节镜治疗和手术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