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溃疡病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可能会发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溃疡病,有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如溃疡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溃疡癌变等。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知识,防患与未然。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消化又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盐酸)和胃蛋白酶(酶的一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损伤黏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阳性率达90%-100%。经根治HP,慢性胃炎与溃疡病复发率可低于10%。
(二)遗传因素胃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倍;而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是十二指肠溃疡而非胃溃疡。
(三)药物因素如消炎痛、保泰松、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氟尿嘧啶、氨甲喋呤等被列为致溃疡因素。
(四)环境因素吸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一倍。
(五)食物因素食物对胃粘膜可引起理化性质损害作用。暴饮暴食或不规则进食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咖啡、浓茶、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是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
(六)精神因素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之一,紧张、忧思、悲伤、愤怒等负面因素可影响胃液分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