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女性患者对“宫颈糜烂”的认识有很深的误区,认为“宫颈糜烂”就是“宫颈烂掉”了,甚至与宫颈癌症联系在了一起,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所谓的“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是一种误称,指在宫颈阴道部分出现宫颈管粘膜或分泌粘液作用的上皮。真性糜烂是指鳞状上皮的丢失、缺如、溃疡,上皮基质暴露,临床上极少见。传统的宫颈糜烂含义: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红色的细颗粒状,称为宫颈糜烂。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
同时也应认识以下这些术语的含义,不能将所有不同于正常宫颈的改变都诊为“宫颈糜烂”,以减少治疗不足,甚至宫颈癌的漏诊。宫颈外翻:宫颈管内膜向宫颈外突出外翻,可见纵形皱襞,可先天性或损伤所致。急性宫颈炎:镜下见血管充血,粘膜及粘膜下组织、腺体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需要治疗。慢性宫颈炎:镜下见粘膜及粘膜下组织有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被覆上皮可发生鳞状化生,无明显临床意义。
应该树立一个概念,“宫颈糜烂”是没有发生上皮的糜烂,只是覆盖的柱状上皮,在女性的一生中,因雌激素水平的改变,鳞柱交接会发生移位,从某种意义上“宫颈糜烂”是年轻女性的“资本”。应该逐步废弃宫颈糜烂这一名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暴露在宫颈阴道部。是一种生理改变,反映了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但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柱状上皮是很难光用扩阴器用肉眼就能观察到的,需在阴道镜下涂以3%-5%的醋酸液才可以观察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勿过多干预。干预的必备条件为:①有明显的临床症状;②排除宫颈恶性病变,可通过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确认无恶性变的可能后才能干预,干预以物理方法为宜;③治疗特异性病原体感染;④患者的知情同意;⑤减少过度治疗。
所以在做好宫颈癌筛查的同时,对于真正的生理性的宫颈糜烂,不要干预过多,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未生育的又没有临床症状的女同志,国内一位有名的宫颈专家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宫颈糜烂”像是长在年轻女性宫颈上的一颗颗小珍珠,等你老了你想“糜烂”都不能轻易糜烂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