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种类很多,如感染性炎症(细菌、 病毒、寄生虫等)、克罗恩病、肿瘤或血管病变等,其检查手段虽然很多,如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核素扫描、选择性动脉造影、B 超、CT、MRI、PET 等,这些方法解决了临床部分问题,但都有其局限性。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2001年以色列Gxv EN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 CE)开始应用于临床,能观察全段小肠,获得整个小肠的影像学资料,但CE的视野仅为 140°,存在一定的盲区,易漏诊,如胶囊嵌顿,则不能准确定位、活检和治疗,另外适宜于出血量比较大或可疑肠梗阻者,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001 年日本山本博德医师最先开展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其具有视野广、图像清晰的特点,并可进行活检、黏膜染色标记病变部位、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球囊扩张、安装支架等,目前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并越来越呈现出其卓越的功能。因为目前在浙江省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了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而宁波市内尚属空白。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我院于2014 年7月引进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在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 对20例怀疑小肠疾病者,住院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本文回顾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腹痛以及其他不完全性肠梗阻、 腹泻等不同临床症状患者的镜下表现及病变检出率,观察并发症,评估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共有 20 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做了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 。其中男 16例(18~ 64 岁), 平均年龄 41.0岁,女4 例(36 ~ 44 岁),平均年龄 40. 0岁。在 20例患者中, 腹痛原因待查者8 例,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者7 例 ,腹痛伴有黑便者 4 例,不明原因的不完全小肠梗阻者1例。患者经胃镜,结肠镜,全腹CT,腹部B 超,腹部 CT ,等检查 ,未见阳性病灶。
1.2 方法
双气囊小肠镜采用 Fujinon EN 450T5/20型, 整套内镜操作系统由内镜、主机、 外套管和气泵4部分组成。患者进镜检查前需行肠道清洁准备,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前谈话并签写知情同意书。经口进镜采用异丙酚+芬太尼混合静脉麻醉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经肛进镜检查前半小时肌注哌替啶针50mg+地西泮针10mg+山莨菪碱针10mg,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提示,选择从口腔或肛门进镜,均采用双人操作法。①经口侧进镜:当内镜头部进入十二指肠水平段后,先将镜端气囊充气,使镜端气囊膨大固定于肠管内,然后推动外套管沿镜身进入50 cm 至内镜前部,随后将外套管气囊充气,内镜、外套管与肠管相对固定,然后缓慢拉直内镜和外套管;接着将内镜前端气囊放气,将内镜向肠道深部插入直至无法继续进镜,再将镜端气囊充气,并同时释放外套管气囊,推动外套管沿镜身前滑。重复上述充气、放气、滑行外套管,配合旋镜、钩拉等动作,即可使镜身推进至深部小肠。②经肛侧进镜:当内镜头部进入乙状结肠时即可将小肠镜前端充气,按上述操作方式钩拉结肠让小肠镜前端至回盲部,通过回盲瓣作小肠镜检查如经口或经肛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则于所到达的部位用黏膜下注射染料等标记方法以提示下次经对侧进镜检查时所需到达的深度以完成双侧进镜检查。部分发现病变患者于镜下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在操作过程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咽喉部不适、轻度腹痛、腹胀等,均能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能自行缓解。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气管误吸、麻醉意外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镜下活检的患者,均未发生穿孔及明显消化道出血。20例疑诊断小肠疾病患者中首次经口进镜5例,首次经肛进镜15例;2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
2、结果
2. 1 检查结果20例病人中发现小肠疾病15例, 检出率为75. 0%, 其中肠克罗恩病 4 例, ,空回肠非特异性炎症3例, 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症4例,空回肠多发溃疡1例,肠结核1例,回肠血管畸形2例,5例未发现病变,检查时间为 80~ 180min,平均约100 min.。
2. 2 检查安全性在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中 ,因病变部位, 患者的耐受性等不同原因,内镜到达的部位和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和术后,大部分患者有咽喉部不适和轻度疼痛感;给予解痉药等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 ; 未见消化道出血, 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和其他并发症 ; 所有内镜下活检患者未见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相关症状。
3、讨论
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 为小肠疾病的诊断, 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2001 年日本学 YAMADA 在世界上率先报道了使用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 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是在原先推进式小肠镜外加上一个顶端带气囊的外套管 ,同时也在小肠镜顶端加上一个气囊。在日本的实验研究中, 将双气囊套管安装在胃镜上, 可使常规胃镜插至曲氏韧带以下 30 ~50 cm ,而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可直达回盲瓣,证实双气囊结构确有长距离推进的效果。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 。
本研究对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双气囊电子肠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在内镜所能到达的区域, 大部分病变均能够发现, 总体诊断率为75. 0%。小于钟捷等83. 3%的诊断率。
对于小肠镜检查阴性的病人, 其结果可能与病变系非小肠源性疾病,。经口腔进镜的双气囊小肠镜虽然在常规情况下能抵达回肠中下段, 部分可深达末段回肠, 但对于内镜未能抵达回盲瓣的病人, 毕竟仍留有小部分肠段未得到检查 。这部分病人可采用双气囊小肠镜从肛门进镜的方式经回盲瓣进入回肠 ,并继续上行抵达空回肠交界部, 从而完成残留小肠段的检查 。因此 , 以不同方式 ,在不同时间内对患者的小肠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 能使整个小肠得到完整, 全面的检查。在理论上这样的检查方式将使整个小肠不再有任何盲区。
DBE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使检查范围大大扩展,视野广,其图像清晰,具有充气、吸引、活检等基本功能,其上行和下行镜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小肠得到全面、 彻底的检查,并可行内镜下治疗,本研究有1例病例因行胶囊内镜检查而嵌顿于空肠上段,后行经口双气囊小肠镜顺利取出。同时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本研究未发现1例并发症。所以说DBE是目前小肠疾病检查最理想手段。另外,必须注意检查时机的选择,消化道出血停止后DBE 检查的阳性率降低;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消化道出血及黏膜层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率,但对黏膜下层及肠外病变的应用价值较小。其他诸如检查时间过长,病人耐受差等缺点亦影响着DBE的广泛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