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外过敏源检测技术原理
当人体接触过敏源后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一个结果就是会产生一种叫做IgE的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蛋白可以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而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如皮疹,腹痛,哮喘等。IgE不是一种蛋白,而是一类蛋白,不同类型的过敏源刺激人体产生的IgE结构是有细微差别的。于是科学家通过检测人血里是否有某一特异性的IgE来间接确认他曾经是否接触过某种过敏源。这种方法就是体外过敏源检测技术。打个比方,如果某个人对虾过敏,他接触狗毛后血里就会有虾特异性的IgE。如果过敏源检测里虾一栏是阳性的,那就说明他曾接触过虾并对这种虾过敏。
2、假阴性
通过前文你也许很快能发现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没错,就是假阴性。环境中的过敏源数不胜数,但检测的过敏源才区区20来种。检测项目显示阴性并不代表这个人就没有过敏源。并且,你即使对某种虾过敏,检验报告中虾一栏也可能阴性。因为你过敏的虾可能与检测中用的虾蛋白抗原不一样。此外,当体内IgE衰减,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试剂可能会检测不出来而造成假阴性。
3、假阳性
任何检查结果都可能存在假阳性。比如血中其他一些蛋白也可能与检测试纸中的抗原结合而造成假阳性。另外,IgE滴度增高也可能不是由过敏引起的。比如寄生虫感染,其他疾病等等,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4、总IgE
检验报告中通常还会报告总IgE,有些是以滴度形式,有些以绝对值表示。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通常值越高说明体内IgE浓度越高。但这个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完全相关,所以不要刻意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总IgE,把这个当成疗效指标。
5、要综合解读报告结果
了解了该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那我们在解读报告时就应该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合并疾病其他检查指标等来综合解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