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症,属于中医"臌胀"范畴。历代医家均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国家级名老中医钟一棠主任医师临床运用养阴活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每获良效。今总结其遣方用药经验如下:
1、养肝阴,疏肝木,以防微杜渐。
钟老认为肝硬化腹水症之形成,多因嗜酒过度,饮食不节,七情内郁,劳欲损伤,或是感染湿热虫毒所致,并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不论早中晚期,都存在着肝阴受损,血不养肝之象,因此钟老强调本病病位在肝,为本虚标实之证。"外似有余,内实不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法宜养而不宜伐。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性喜条达,若肝阴不足,易致疏泄失于条畅,造成气滞血瘀。故治当养肝阴,疏肝木,以防微杜渐。更应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出现气机郁结,升降失常之症,运用行气消胀之品不可过于香燥,以免产生伤阴之弊。药如香附、佛手、砂仁,大腹皮之类,且剂量不可过大。
2、滋肾水,强脾阴,以固先后天。
《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本病早期多表现为纳差厌油,恶心嗳气,脘胁胀满,大便时溏,倦怠乏力等胃肠系统症状,后期则出现胁痛加重,面黄无华,肌肤甲错,肚腹膨隆,青筋显露或脐凸,四肢细瘦,或发热,或鼻齿衄,或黑便。尽管本病早期以胃肠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但钟老认为不可以一般的疏肝和胃之法处理,毕竟这不是单纯的胃肠系统疾患,而是由于肝病及脾所致,治疗应在补养肝脏之基础上参合健脾和胃之品,《难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即此谓也。药可选党参、茯苓、山药、白术、米仁、荷叶、陈皮、石斛、白芍、谷麦芽等。尤其是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神农本草经》载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草纲目》又谓"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由此可见与本病颇和。另外,乙癸同源,肾者,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水亏则肝失所养而血燥生,故治疗本病在强脾阴之同时,勿忘滋肾水,以固先后天,药如制首乌、细生地、枸杞子、女贞子、龟板之类。尤其是枸杞子,此药性味甘平,滑润多脂,为滋养肝肾之妙品。据《本草述》记载:本品尚有止血之功,可治诸见血症,咳嗽血等症,对于慢性肝病见牙龈出血,可配合地榆、槐花等药,效果甚佳。
3、通瘀滞,和络脉,以达邪导滞。
《医门法律》谓:"凡有Y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钟老认为肝硬化腹水治疗时亦当佐以活血消Y,化瘀通络之品以抑制或延缓肝纤维之增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但"Y瘕属金,坚刚牢固,深藏于下,非缓通络脉之丸药,朝夕渐磨不可。"故用药宜选择平和些为好,以免损伤新生肝细胞并导致出血。药如丹皮、丹参、茜草、桃仁、当归之类。有研究表明茜草之水-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和乙酰氨基酚所造成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据报道:以养阴药为主组方,能使t-PA活性增高,抑制PAI活性,有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以清除血管床上的纤维蛋白沉积。药理研究又表明:养阴药物中含有大量的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补充人体各种营养,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有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控制或减轻病理损害,如枸杞、首乌、生地等能增加肝糖元合成,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而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如丹参、茜草等不仅能改善肝脏微循环,而且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故钟老常用自拟方"育阴养肝汤"(生地15克 当归20克 丹参20克 枸杞子25克 女贞子30克 山萸肉10克 炙鳖甲20克(先煎) 丹皮25克 地榆30克 茜草15克)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今整理总结其经验,与诸同道共学习之,希冀对临床能有所裨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