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是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最常见的外周前庭功能紊乱,属于内耳疾病。病史可呈自限性。分类、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诊断标准、1、 与重力作用方向相关(受累的半规管与引力一致)的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眩晕呈旋转性或漂浮感,可伴轻微头痛、恐惧、恶心及不稳感等症状。
2、 The Dix-Hallpike test引出特征性眼震伴眩晕,其特征为、①短潜伏期(一般1~5秒);②有限持续时间(一般<30秒);③患耳向下时诱发向地的旋转性眼震(快相向上为后半规管BPPV ,快相向下为前半规管BPPV);④恢复坐立位时出现反向眼震;⑤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眼震有疲劳性);3、 鉴别或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颈椎病和后颅窝肿瘤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之后引起的疾病。
水平半规管BPPV(变异)、患耳向下时诱发向地或背地的水平型眼震,强度大于非病变耳。
主观性(Subjective)BPPV、有上述病史,The Dix-Hallpike试验诱发不出明显眼震但伴有眩晕症状,管石复位治疗有效。
疗效评估、从治疗后2周开始观察,把治疗前后3个月的患病状态对比后进行疗效分级、1级、眩晕及眼震完全消失;2级、BPPV缓解,但其它眩晕仍然存在;3级、眩晕及眼震部分缓解,位置性眩晕明显改善(包括发作次数减少和眩晕及眼震的强度减弱),但仍然存在;4级、无变化或加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