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陆续接诊一些高血压患者,由于没有重视高血压治疗及必要的检查,当出现浮肿、乏力等不适症状时,已经并发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甚至进入尿毒症期。
不少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引起冠心病,其实高血压病人血压长期升高,可导致肾脏损害,约15%的患者会发展为尿毒症。而在病程早期,除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外,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尿液常规检查、血肌酐多数在正常范围,如果等到尿液常规出现异常,或血肌酐升高才引起重视的话,肾损害已经进入中晚期了。因此通过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早发现并积极地加以干预是防治高血压肾脏损害的重要措施。
1、重视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一个早期征象,同时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由于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往往缺乏临床症状,因此需要筛查才能够及时发现。对于高血压病程较长,血压控制不理想,或合并有多种危险因素,尤其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筛查。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则应进行积极干预,以减少肾损害进展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相关病死率。若能够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微量白蛋白尿并非不可逆。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半年检查1次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每一年检查1次血肌酐。
2、积极降压达标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是防止肾损害的前提条件。我国2010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普通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伴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有些高血压患者因为无明显不适症状,即使血压很高也不重视血压控制,不服药或不规则服药现象较为普遍,而一旦出现“肾损害”时则到处寻找“保肾药”。其实,无论普通高血压还是早期肾损害患者,积极降压达标就是最好的“保肾药”。当然,降压并非越快越好,对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肾损害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应该慢一点,而且血压不可降得过低。
3、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
降压药物品种繁多,适应症各不相同。并非能把血压降下来的药物就是好药。对于已经合并有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的基本原则是无肾毒性,同时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较为肯定的在降压的同时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降压治疗应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长效药物每日给药1次,能够有效平稳控制24h血压,尤其有效控制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较大,从而达到肾脏及心、脑、血管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关注自己的“肾脏”,定期去医院做有关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尤其把尿微量白蛋白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重要筛查指标之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为尿毒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