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因股骨头缺血引起故也称“缺血性坏死”,人体其他骨骼也可发病,统称“骨坏死病”,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引起。常见病因有“外伤”(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头挤压性损伤等)、潜水减压病、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痛风、类风湿、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等。临床可分为四期:Ⅰ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有劳累后出现髋部不适。X光片、CT上改变不明显或有点滴密度改变,MRI和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Ⅱ期:劳累后出现髋部不适或疼痛,可向膝内放射,休息后好转,X线,CT上有轻微密度改变,骨扫描和MRI改变明显。Ⅲ期:疼痛较重,静止时有疼痛,可以有功能受限,X片、CT上有骨小梁断裂和骨皮质不连续或出现,囊状样变,密度不均等改变,此时股骨头已经裂解,但外形改变不大。Ⅳ期,疼痛剧烈,倦有功能障碍,X光片,CT上股骨头变形并有间隙变化或伴有髋关节变形。
临床表现
1、症状
(1)疼痛 最早的症状是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或膝部疼痛、钝痛或酸胀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或外侧,或膝内侧放射,该区有麻木感。经过保守治疗后可以暂时缓解,但经过一段时间会再度发作。原发疾病距离疼痛出现的时间相差很大。
(2)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 早期患者髋关节活动正常或轻微丧失,表现为向某一方向活动障碍,特别是内旋。随病情发展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晚期由于关节囊肥厚挛缩,髋关节向各方向活动严重受限,髋关节融合,出现髋关节僵直。
(3)跛行 早期患者由于股骨头内压增高,可有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好转,晚期患者由于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半脱位可有持续性跛行。骨性关节炎病人由于疼痛及晨僵,常有跛行,晚期由于屈曲、外旋、内收畸形,跛行加重。
2、体征
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部份病人轴叩痛可呈阳性。早期由于髋关节疼痛、Thomas征、4字试验阳性;晚期由于股骨头塌陷、髋关节脱位、Allis征及单腿独立试验征可呈阳性。其它体征还有外展、外旋受限或内旋活动受限,患肢可以缩短,肌肉萎缩,甚至有半脱位体征。
实验室和其它辅助检查
1、 X线片检查 X线片可对关节面形态、关节间隙及骨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但在骨修复开始以前,不显示任何影象学的改变,故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2、CT检查 CT成像对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 CT扫描显示骨坏死区内增生、硬化、碎裂和囊性变等,较常规X线更为清晰,更可以进行定位,因此对治疗发方案有指导意义。
但CT同样要等骨组织在X线上的密度发生改变时,才能做出诊断,同时对髋关节、髋臼的整体情况观察不足。因此,CT检查不适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
3、MRI检查 由于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在临床症状出现前一段时间即可显示。MRI是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为敏感而准确的方法。在骨坏死晚期能提供在解剖方面的改变,MRI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4、 射性核素成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局部血供和代谢低下,患侧股骨头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减少,患头/健头比降低。且可根据患头/健头比减低的幅度,判断缺血坏死的严重程度。核素骨扫描可在股骨头血供减少,而无早期临床症状时即能显示病变。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清晰显示股骨头上、下关节囊动脉的血液供应情况,为手术、治疗的选择提供良好而确切的提示。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外伤史、服用激素史、嗜酒史、风湿病史、减压作业等病史。
2、症状体征 有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腹股沟中点压痛,Thomas征、4字试验阳性,患肢可以缩短,肌肉萎缩,甚至有半脱位体征。
3、辅助检查 X线片提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对高度怀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片无坏死改变的,应该行CT或MRI检查。
如何观察髋关节软骨面的破坏
随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变的发展,股骨头关节软骨面的碎裂、剥脱与髋臼软骨面的破坏难以避免,而关节软骨面的损伤决定了治疗手段的选择与预后的好坏。目前我们正在尝试通过关节镜技术观察髋关节软骨面的状况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如何处理股骨头中的坏死骨病灶
对于坏死股骨头中的死骨如何处理,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实际上股骨头坏死一旦发生,坏死骨的修复也随之开始发生。然而,如何能够促使坏死骨尽快修复,新生骨尽快生成?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经过了长期的摸索与实践,方法是将股骨头内的坏死骨全部清除,植入髂骨、松质骨等,但由于松质骨在成骨过程中力学强度不够,最后发生二次塌陷,后来改为植入带肌蒂的缝匠肌骨瓣或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同时加入腓骨骨瓣和髂骨骨瓣、松质骨以及BMP等等。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卧床时间休息,患肢避免负重,如此长的康复过程,势必对年轻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怎样促进坏死区的修复与重建,缩短疗程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
如何处理塌陷的股骨头
股骨头一旦变形,髋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因此,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一定要注意预防或纠正股骨头的塌陷。对于股骨头暂未塌陷,但股骨头的外上侧出现密度减低或新月征的,一定要注意患者避免负重,同时配合牵引或卧床休息,应等到股骨头外侧密度逐渐增高和均匀时方可下地。对于股骨头已经塌陷者,应该采用手术方法,利用骨瓣和肌骨瓣将塌陷区顶高,尽可能恢复股骨头的外形,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股骨头坏死治疗的远期疗效,减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但股骨头软骨面的破坏仍难以修复。
如何纠正股骨头坏死的缺血状态
目前虽然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学说很多。但是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股骨头处于缺血状态以后,骨细胞与骨组织的正常代谢与功能将受到影响而致坏死。血管植入术早在60年代前即有人研究用来促进骨生长及修复,但以后发现用较大的动脉供血不佳。
近年来采用的中西药物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其主要目的也是改善股骨头的缺血状态,促进股骨头内再血管化。纠正股骨头的缺血状态是治疗股骨头的首要问题,但术中术后植入的小血管束如何观察防止其栓塞应该有更为直观有效的检测和治疗手段。
高压氧治疗
患者在高压氧舱内用面罩吸入纯氧,在2~2.4个大气压下持续20*3分 钟/每日,每周6次,共治疗100次。81%的I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MRI恢复正常,未经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只有17%恢复,因而认为高压氧可有效治疗I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对于其他各期的股骨头坏死也有一定的作用。高压氧可以迅速提高血氧分压和组织氧分压,有利于组织修复和愈合;高压氧的局部缩血管作用及组织氧分压提高有助于减轻病变组织水肿,降低骨内压,恢复静脉回流,改善微循环;高压氧可增强红细胞的可变形性、抑制血液凝固系统和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液黏稠度。这些作用有助于遏制或逆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进程,促进恢复。因此,高压氧疗法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与其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段相结合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选择之一,高压氧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比较理想的疗法
如何预防继发性股骨头坏死
尽管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十分丰富,但迄今为止仍属难以治愈的疾病,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早期诊断是延缓或阻止股骨头坏死发展的关键。对于可能引起股骨头继发性坏死的原发病应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如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采用创伤小、固定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医源性的股骨头血运破坏;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的治疗,患肢避免早期负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器官移植术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皮肤及眼部疾患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应综合权衡,用药时应充分考虑可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和手术两大类,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避免患肢不负重保持装置、高压氧疗法、电刺激疗法、中医药内服外敷以及介入疗法等;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方式包括有髓心减压、游离植骨、转子间截骨术、带肌蒂或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等;不保留髋关节手术包括人工假体置换,其中有股骨头表面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置换以及髋关节融合等术式。
对股骨头坏死至Ficat晚III期患者,特别是对儿童股骨头坏死采用内服外敷方法,根据辨证分别施以补肾益髓、除湿化痰、活血化瘀等法,并结合支架保护,避免患肢负重等综合手段在减轻患髋疼痛、延缓坏死进一步发展方面疗效明显。
对坏死达Ficat晚III期以后的病变,采用坏死病灶清除,游离植骨填充或带肌蒂、血管蒂的骨瓣移植等方式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尽管术后髋关节疼痛有所缓解,但大多数病例股骨头坏死存在进一步发展趋势,我们推测术后患髋疼痛的减轻可能系髋关节神经支遭到破坏或髓内压降低所致。
髋关节融合术过去主要用于年轻需重体力劳动的患者,但由于术后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患者强烈要求再次手术行人工关节置换。但由于先前髋部肌肉群遭到破坏或者废用性萎缩,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明显较未曾融合的人工关节差。
积极合理治疗原发病是预防继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所在。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许多疾病存在跨学科治疗现象,非专科医生热衷于长期大量应用激素,以取得止痛效果,未能考虑股骨头继发性坏死的恶果,此类病案临床上并非鲜见。一旦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中药替代激素治疗原发病,防止健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者,不用消炎痛预防异位骨代,以延缓翻修手术时间。
本病的预后及转归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范围大小,是否有股骨头塌陷及塌陷的程度,病人接受治疗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于FicatI期和II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近期效果令人满意;FicatIII期以上的患者由于股骨头已出现塌陷,绝大多数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酒精中毒性股骨头坏死和体形肥胖的患者,预后多较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