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近30年来,国内外的各类卫生机构不断呼吁要揭示癌症的真面目,以利于形成对癌症的正确认知。让人欣喜的是,如今关于癌症的奥秘逐步被揭示,“癌症只是慢性病”的认知逐渐成为共识。癌症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据统计,一个突变细胞生长为恶性肿瘤所经历的时间,平均竟超过30年。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3个“1/3”的观点,即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给癌症患者和癌症防治工作者以极大的精神支持。中国著名作家柯岩于1982年的《癌症≠死亡》一书,在中国癌症患者中曾激起了强烈反响,书中的实情足以鼓励很多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诱导癌细胞分化与凋亡”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衷追捧的新领域。让癌细胞像“问题孩子”一样,在一定方法的“调教”下“改邪归正”。多么理想的抗癌新思路、新对策!
2006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宣布,美国2005年癌症死亡总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趋势。这一年,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把“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美国的一份样本调查显示,乳腺癌手术过没有转移的,15年生存率达到87%;有过转移的,15年生存率也要达到82%。
国内资深肿瘤内科权威孙燕院士曾明确指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种常见的可控制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是综合、复杂和个性化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其中,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当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专家所认同。中医中药和其他各种治疗手段都不能单打独斗战胜癌症,只有彼此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达到理想的疗效。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在不同阶段、不同病情、不同个体体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时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诊断特别是细胞学、病理学诊断彻底查清,对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出最适合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围手术期的治疗
很多肿瘤病人在进行肿瘤根治性手术以后,为了彻底地治愈,还需要进行辅助性的化疗和放疗。在这个期间中医中药的治疗非常关键,也是中医中药的优势之所在。病人要在这期间尽快地恢复元气、增强体力,以良好的状态应对辅助放、化疗。例如,胃癌病人做完根治性手术以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外用理气健脾类中药可以缓解术后的腹胀、腹痛等症状;内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可以尽快恢复病人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而补中益气汤加减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术后体力的恢复,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老年患者术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在围手术期辩证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各种不同肿瘤手术期间中医中药治疗的具体治则和方药是不同的,但原则上,以扶正、调理为主,忌用一些苦寒辛散之品,更要注意不能急于使用大量的抗癌有毒之品,影响患者的体力恢复,进而妨碍整个治疗计划的完成。
中医与放化疗相结合
肿瘤病人大多要接受化疗或放疗,其目的是清除体内潜在的转移病灶,或是消减体内正在增加或蔓延的肿瘤细胞,但放化疗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看到,很多肿瘤病人因为这种痛苦的不良反应而放弃或中断治疗。对此,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谓中西医治疗相得益彰。中医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放化疗引起的乏力、汗出、食欲下降等各种症状,而且还可以解决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法解决的一些放化疗并发症问题,例如,笔者应用生姜泻心汤加减预防化疗药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温经通络法治疗化疗性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症;益气养阴法防治放射性肺炎、食道炎;活血生肌法治疗口腔粘膜炎,均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很多肿瘤病人,在中医中药的支持下,最终完成了原本因为副作用而想要放弃的有效的治疗。科学、规范地应用中医中药与放化疗相结合,会带来事半功倍的疗效。有人疑虑中医中药会妨碍放化疗的疗效,这一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然,中医中药的治疗是根据病人体质和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而不同,正如所谓对证下药,方能达到显效。忌用百病皆治的保健品,慎用所谓的抗癌神丹妙药。
中医在维持治疗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治疗的认识和理念的更新,提出了“肿瘤的维持治疗”这一概念,其含义是用1-2种毒副作用相对较轻的化疗药或靶向药物,在肿瘤稳定期间长期的、间断的给予治疗,维持体内肿瘤的稳定状态,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这一治疗方法和中医长期以来主张的“带瘤生存”理念是相一致的。中医自古即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治疗原则,是指要将抗癌(祛邪)与扶正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人体与肿瘤保持一个相对长期的稳定状态,称为“与瘤共存”。因此,在病人完成一个阶段的放化疗之后,不仅要用抗癌药物维持治疗,还要发挥中医中药扶助正气的优势,从而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和对病人机体的整体调节两个方面控制肿瘤的发展,这是中医在维持治疗方面相对于单纯采用化疗或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的优势之所在。因此,肿瘤病人在完成放化疗之后或在放化疗期间,可以辨证选用适宜的抗癌中药和扶正培本的中药,包括中成药和汤剂。肿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慢性疾病,因此需要长期的、系统的、有规划的治疗方案,中医中药的维持治疗会在整个治疗中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共同提高生活质量
在肿瘤病人中常见一种认识误区:只有在放疗、化疗或手术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才选择中医中药试试看的想法。所以在中医肿瘤门诊大多见到的是非常晚期的肿瘤病人。有很多病人会因为失去手术的机会而后悔不已,但又有多少病人会因为失去中医中药的治疗而惋惜呢?中医中药对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其实是贯穿于肿瘤病人的整个诊治过程中的。现代医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姑息治疗”,目的就是要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从肿瘤病人初始治疗时就应积极地关注生活质量,“活得好才能活得长”,这已被现代肿瘤学研究所证实。中医中药是一种针对证候的治疗医学,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疗效。因此,建议肿瘤患者不要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选择中医中药,而应该和手术、放化疗一样,在治疗早期选择最合适的时机介入。
中医的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肿瘤病人在服用中药期间,忌食虾蟹和辛辣食品,这是一种共识。但针对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饮食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例如,消化道肿瘤术后的患者,宜食用薏仁米、蔬菜粥、酸奶、棒骨煲汤等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放疗的病人,宜多进食一些水果、蔬菜和养阴生津类的食品如梨、百合等。中国文化有“药食同源”之说,意思是食物和药物是同一起源,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许多药物可以作为食物食用,许多食物也具有和药物相似的性味和作用。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药物的性味的选择主要依据病情的个体差异而定,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适宜的饮食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中医学对饮食向来极为重视,《黄帝内经》中曾有“膏粱厚味,足生大丁”的说法,意思是,饮食不节和饮食失常是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因此,建议癌症患者的膳食宜“粗、淡、杂、少、烂、素”。“粗”指的是粗粮、杂粮、粗纤维类食物;“淡”指少食高脂肪、动物蛋白类食品,以天然清淡果蔬为宜,适当控制盐的摄入量(每人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杂”是指食谱宜杂、广,只要没有明确的致癌性或不利于某种癌症的防范与康复,均可食用;“少”指对食物摄入的总量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均应有所节制,消化功能差的癌症患者可每餐少食,适当加餐;“烂”是除新鲜水果、蔬菜外,其他食物均应煮烂、煮熟,特别是老年癌症患者和放化疗治疗中及治疗后的患者,尤其要煮烂,以利消化;“素”多指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富含各种维生素等,对癌症的防范和康复益处多多。
需要强调的是,癌症患者的膳食结构应根据疾病有所区分,例如,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生与脂肪摄入过多有关联,应该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有一部分乳腺癌、卵巢癌往往是雌激素依赖性的,有可能升高雌激素水平的食物要少吃,诸如蜂乳(皇浆)、蛤蟆油等不食为宜;肝、胆、胰、胃癌患者消化功能差,尽量少食不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甲鱼、蟹之类应慎之又慎。
因此,科学、合理地调节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癌症康复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此外,中医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特别关注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黄帝内经》曰:“清心涤虑,带疾终天”,可见良好、平稳、健康的心态,可以在患者与肿瘤的抗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群体抗癌。积极主张癌症患者应该参与到诸如民生家园之类的各种类型群体抗癌组织中去(当然,这些组织本身应该是阳光的、积极的;内部协调、有序的;而不是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不断、令人郁闷的),因为近廿年的实践经验清晰地提示我们:这样做,将大大有益于患者的抗癌过程及康复进程。据国内学者冯国川近来引用英国《每日邮报》等的所报道的实验动物研究结果,肯定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有明确的防癌作用。
遗传学家马太教授所进行的老鼠实验表明:如果一个尽可能地和更多的同类接触,那么它们的肿瘤会明显缩小。这意味着应该鼓励病人和朋友、家人多见面、多交流,可采取群体抗癌方式。包括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有可能加速他们的康复过程。
遗传学家马太教授的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权威的《细胞》杂志上。马太教授认为这份研究为社交和个人精神状态的防癌作用提供了新证据。他说:“动物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交流抑制了肿瘤的增长。大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老鼠是一种自然群居动物。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5个为一组安置在一起,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玩具,就可以出现有助于癌症康复的迹象。进一步,如果把患有肿瘤的老鼠放置在一个有15或20只老鼠组成的“大家庭”中,并获得充足的空间、食物和玩具,那么它们所生的肿瘤很快会进入自然康复过程。经检测,一个月后肿瘤质量缩减了77%,肿瘤体积减少了43%。而且大约1/20患癌的老鼠在入住新家的3周内没有表现出恶化趋势;相反,住在拥挤而单独房间里的老鼠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结论多么令人惊讶啊!?
针对这一现象,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杜林教授指出:生存环境中社交活动及其丰富程度是癌症康复关键之一;只注重体育锻炼的动物并没有收到同样的效果。
研究进一步发现:参与丰富的群体生活的肿块缩小的老鼠,其体内脂肪产生的瘦素(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它有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后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促使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进而使体重减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表明群体生活可促使癌症患者的新陈代谢发生有益于康复的改变。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追踪动物大脑释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发现参与丰富群体生活的老鼠的免疫能力似乎也得到相应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促其分泌。然而对于缺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人来说,社交活动的益处就凸现出来。杜林教授说:“很多人认为群体生活中的压力是坏事,但是我们的数据表明,老鼠可不仅仅是变得高兴那么简单,这是抗抑郁药物所不具备的疗效。”
实际上,有的老鼠与压力相关的糖皮质激素的水平较高。杜林教授认为说:“我们主要目的不是减少压力,而是让老鼠过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项研究最终能为癌症和其他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无论是改变病人的居住环境、还是加强社会联系或者借助药物减少负面情绪,都是一种可供探讨的方法。杜林教授说:“大家不能孤立地看待癌症。这么多年来,医生只善于借助手术、放化疗治癌,却很少涉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如果我们把病人放在环境和社会交往中去考虑,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什么才能有真正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大家没有理由怀疑我们的研究不具一般性。”
我们更要积极地呼吁患者及其家属,尽快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群体抗癌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你不仅仅能够享受群体交往的快乐,一扫孤独的郁闷和恐惧;而且,能够增强体内,改善吃与睡,活得更有滋有味;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抗癌功效!它不只是玩,可以帮助你挣脱病魔的枷锁;小老鼠是不会撒谎的!且何况,这是我们原创的,不要消费(即:无需花钱)的!何乐而不为呢?朋友们,快快行动吧!
最后希望肿瘤患者和家属都能对中医中药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莫要乱投医,更不能乱了心态,为肿瘤的康复及时合理的选择中医中药。让肿瘤患者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