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OME)是指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不伴有鼓室和乳突急性感染症状及体征。
由于中耳腔的持续积液影响鼓膜动度,形成对声音传导的屏障,从而引起听力下降。儿童发病率高,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约90%的学龄前儿童曾患OME,最常见于6个月~4岁儿童,25%的学龄儿童患OME,绝大部分OME可自行消退。到6~7岁时,随着咽鼓管功能正常化,其发病率显著下降。是导致小儿听力损失的重要疾病之一。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缺乏主诉,加之外耳道较狭窄、塌陷、鼓膜倾斜、较成人厚及查体不配合等因素,误诊率高。
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常表现间断性的轻度耳痛、耳部不适及耳闷胀感等。低龄婴幼儿可能会反复抓耳、易激惹、睡眠不宁等。由于OME对听力的影响,患儿可能对日常对话或环境声音反应不灵敏,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分散,学习障碍,有些甚至出现平衡障碍,言语语言发育障碍等。
观察鼓膜,见鼓膜浑浊,色泽改变,标志不清,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严重者可见鼓膜极度内陷,检测中耳积液的“金标准”是鼓膜穿刺耳部薄层CT扫描,但很难被家长所接受,不作为常规的诊断程序。推荐对OME临床应用鼓气耳镜作为主要诊断方法硬性耳内镜检查可提供清晰的照明,可以直接全面观察到鼓膜色泽、内陷或外凸及鼓室积液情况,检查时间短,患儿多能完成,是最现代化、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临床上小儿耳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病程大于3月,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 dB或更差;反复发作的OME伴腺样体肥大应手术治疗;鼓膜置管是首选手术方式。鼓室置管能长期保持气压平衡,减少杯状细胞和腺体的增生,防止过多的液体产生,并能间接促使纤毛运动的恢复,为咽鼓管功能的改善赢得时间。腺样体切除结合鼓膜切开在4岁以上的患儿中也能达较好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