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剖学上可以看出,在外鼻、鼻腔及鼻窦处分布较广泛、丰富的痛觉纤维,主要是来自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支)的分支,尤其鼻腔的粘膜痛觉纤维分布更加丰富、广泛,故鼻腔疾病常会有头痛症状。近年的研究认为鼻粘膜相接触能促使局部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作用于鼻粘膜,从而引起头痛,而且P物质在正常粘膜中的浓度高于慢性鼻粘膜增生和鼻息肉中的浓度,因此单纯的鼻腔粘膜相抵触比鼻腔慢性炎症更能引起疼痛。
鼻腔接触性头痛主要原因是鼻中隔高位偏曲及其邻近结构(中鼻甲、钩突、筛泡、上颌窦自然开口)的解剖异常产生粘膜的挤压所致,如:鼻中隔骨嵴或骨棘压迫中鼻甲、上鼻甲或筛窦内侧壁,可引起反射性头痛。本组58例中,有12例长期就诊于神经内科,误诊为神经性头痛、偏头痛, 经鼻窦CT检查或鼻内窥镜检查发现鼻中隔高位偏曲或合并中鼻甲变异,造成鼻中隔和中鼻甲的粘膜相挤压,手术解除病因压迫,症状均消失或缓解。还有部分患者虽曾到耳鼻喉科就诊,但由于仅通过前鼻镜的检查,未能发现上鼻甲肥大或钩突、筛泡肥大,而造成误诊和误治。
临床上鼻中隔偏曲和中鼻甲或上鼻甲的粘膜接触并非少见,如单纯的接触,没有形成挤压,通常不会引起头痛。我们也发现鼻中隔高位偏曲及其邻近结构病变产生的粘膜挤压是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主要病因。本组3例无效中,1例是因伴有上鼻甲气化,造成上鼻甲和鼻中隔的粘膜的挤压,术中没有处理所致;2例是没有及时术后的随访,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所致。故术前要进行鼻窦CT检查和仔细的内窥镜检查,充分了解鼻腔病变情况,以利手术彻底纠正鼻腔病变,同时术中要充分保护鼻腔粘膜,防止术后鼻腔粘膜粘连。
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及鼻腔解剖生理的认识,对鼻腔接触性头痛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鼻中隔和中鼻甲接触导致的头痛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对上鼻甲和鼻中隔或者鼻中隔和筛窦内侧壁相接触引起的头痛缺乏足够重视。我们有1例就是因伴有上鼻甲气化形成上鼻甲和鼻中隔的粘膜的挤压,术中没有处理而导致术后效果差。
许多学者认为CT扫描能够对鼻中隔与中鼻甲接触性头痛做出诊断,但我们认为鼻内窥镜检查的同样重要。鼻内窥镜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腔接触性头痛病变的确切部位,可直观地了解无鼻中隔和鼻甲的粘膜相挤压,是否存在钩突肥大或息变、筛泡肥大或息变,及窦口有无阻塞或引流不畅,这些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有重要意义。鼻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异常,去除鼻腔粘膜接触点,在矫正或去除病变的同时恢复和保留鼻中隔及鼻甲的形态结构,使鼻腔接触性性头痛的病因得以根除,因此,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接触性头痛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