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类的健康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20世纪以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就是不生病,仅此而已。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著名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上三方面的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衡量一个人健康的10个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这一标准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具体用“五快”(身体健康)和“三良好”(心理健康)来衡量。
1、“五快”:
(1)、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 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2、“三良好”:
(1)、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新准则。
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关系到健康的观念、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躯体、健康的心理等。
而在上海最近召开的“21世纪健康新视角”研讨会中,预防医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透露,目前我国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度疲劳是引起“亚健康”的首要因素。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为:时常觉得心慌、气短、浑身乏力,经常头疼、头晕;在心理上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等;在生理上表现为疲劳,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心律不齐等。但是,这些症状如果到医院检查,是查不出什么问题的。
尽管造成亚健康的原因多种多样,专家认为,过度疲劳是首要的因素。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其次是人体的自然老化;还有是重大疾病的前期,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另外则是人体的生物周期处于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专家们除了劝诫人们重视亚健康,走出亚健康的同时,还开了一份健康处方的十味灵丹:
一、均衡营养。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为脂类营养是大脑运转必需的,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维生素要多吃,因为当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心理压力时,体内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补充灵芝与钙剂,可安神,具有镇静、防止攻击性与破坏性行为发生的作用。
二、保障睡眠,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3时间,它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三、让心宽松。人在社会生存,难免有很多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重要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
四、晒太阳提神。在上午光照半小时对经常萎靡、有忧郁倾向的人很有效。
五、了解生理周期。每个人的生理周期都不一样,找出自己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活动。
六、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中。
七、静坐放松,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可以调整全身的脏器活动。
八、每周远离喧嚣的都市一次。郊外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较高,能调节神经系统。
九、午后打盹半小时。图工作的快节奏和过度疲劳是引起“亚健康”的首要因素。
十、中药调治。中医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的理念,治未病的思想,擅长调理及注重养生的观点,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