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累及眶尖的海绵窦肿瘤手术方法及相关解剖。
方法 22例全部采用额颞弧形切口,翼点入路。当肿瘤位于视神经外侧或海绵窦外侧壁时,选择颞部偏大的切口。取下骨瓣,磨除蝶骨嵴,剪开硬膜,分开外侧裂。依据肿瘤的位置用微钻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选择肿瘤突出部位切开海绵窦外侧壁或眶筋膜,分块切除肿瘤。
结果 22例眶尖海绵窦中,17例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活检。
结论 详细了解熟悉海绵窦和眶尖肿瘤的外科解剖,是达到肿瘤外科切除的良好结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女,17例;男,5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30岁2例;31-40岁10例;41-50岁4例;51-60岁4例;60岁以上1例。
1.2、主要表现:以突眼和眼球活动受限发病者14例;以头痛发病者3例;面部麻木者3例;视力减退者2。病程在2月-1.5年,其中3月以内患者3例;4月-6月患者9例;7月-1年患者6例;1年以上者4例
1.3、MR影像和CT扫描:全部患者均行MR影像和CT扫描确定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肿瘤位于海绵窦累及眶尖13例;肿瘤位于眶尖累及海绵窦4例;肿瘤广泛累及海绵窦和眶尖4例。肿瘤位于海绵窦外侧壁外层16例;海绵窦内3例;位于海绵窦外侧壁两层之间3例。肿瘤位于视神经外侧17例;视神经上方3例;视神经内侧2例。肿瘤与颈内动脉附着13例;部分绕颈内动脉6例;完全绕颈内动脉3例。单发肿瘤19例;多发肿瘤3例。部分囊变2例,钙化1例。
1.4、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均行额颞弧形切开,当肿瘤位于视神经外侧或海绵窦外侧壁时,选择颞部偏大的切口。骨瓣取下后磨除蝶骨脊,硬膜剪开后分开外侧裂。依据肿瘤的位置用微钻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选择肿瘤突出部位切开海绵窦外侧壁或眶筋膜,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海绵窦入眶内的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肿瘤向海绵窦后部生长时,要防止岩浅大神经的鼓索部的损伤。分离肿瘤与颈内动脉时,要防止血管痉挛和出血。
2、结 果:
2.1手术效果 22例眶尖海绵窦肿瘤中,17例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全切除;1例活检,见表。术后2例脑膜瘤患者出现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1例转移瘤患者有眶上裂综合症。
2.2随访 全部患者均随访3月-6月,2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14例术前突眼患者,6例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6例在术后6个月恢复2例恢复不全。2例三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例术后3个月恢复,1例术后6个月无变化。1例术前视力减退患者术后6个月无变化。
3、讨 论
手术切除眶尖海绵窦肿瘤有关文献资料国内尚无报道,多数报道把有关眶尖海绵窦病变单纯归于眶内或海绵窦病变。然而,目前的神经影像能够明确地显示海绵窦与眶尖沟通性病变。从显微外科解剖来看,海绵窦与眶尖是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结构,海绵窦内走行的动眼、滑车、外展和三叉神经眼支进入眶上裂,视神经和眼动脉由视神经管入眶,颈内动脉膝部经眶尖向颅内走行。因此,眶尖部位肿瘤可经眶上裂和视神经管或破坏骨质进入海绵窦内,海绵窦内的肿瘤也可侵蚀入眶,出现突眼、视力障碍和眼球活动受限的眶部症状。而海绵窦肿瘤的早期头痛和面部麻木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
眶尖海绵窦肿瘤手术切除的关键是显露肿瘤、防止视神经损伤及切除肿瘤。对眶尖海绵窦肿瘤一般仅用硬膜外入路,完全切除病变困难。本组22例手术患者,仅2例较小脑膜瘤用硬膜外入路,20例均采用硬膜下入路,在硬膜外磨除蝶骨嵴后,剪开硬膜后分开外侧裂,显露前床突内侧的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如肿瘤突破硬膜下先切除进入前、中颅窝的病灶。对于进入眶尖的肿瘤,在硬膜下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达到充分显露肿瘤,分块切除。Sekhar等为了评价海绵窦肿瘤手术的指征,根据海绵窦肿瘤影像学特征,把海绵窦肿瘤分为Ⅴ级:Ⅰ级,肿瘤仅局限于海绵窦内,并包绕颈内动脉;Ⅱ级,肿瘤累及2个以上海绵窦的神经结构间隙,并部分包绕颈内动脉;Ⅲ级,肿瘤完全包绕颈内动脉,但没有颈内动脉狭窄;Ⅳ级,肿瘤绕颈内动脉造成狭窄或闭塞;Ⅴ级,肿瘤累及双侧海绵窦。认为Ⅲ和Ⅳ级手术切除肿瘤困难,Ⅴ级没有手术指征。本组患者中,18例为海绵窦肿瘤Ⅱ级,4例为Ⅲ级。海绵窦外侧壁为双层膜结构,外层韧厚与硬膜连续,内层薄软与骨膜相贴,动眼、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1、2支外侧壁的双层膜之间走行,外展神经、颈内动脉和交感神经丛位于颈内动脉内。这些颅神经和硬膜及颅底骨结构形成外科解剖间隙,Van lovern 等人总结为9个海绵窦外科三角,利用这些间隙切除海绵窦内肿瘤。常用的有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为两侧边,床突岩骨韧带为底边的Parkindon 氏三角。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为两侧边,圆孔和卵圆孔连线为底边的Mullen 氏三角。三叉神经下颌支和上颌支为两侧边,圆孔和卵圆孔连线为底边的为海绵窦外侧三角。由于从这些三角到海绵窦内不易对动眼神经和视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也少。除小型Ⅰ-Ⅱ级海绵窦内肿瘤经硬膜外入路外,本组20例患者采取硬膜下入路,在硬膜切开后,需要分开外侧裂,显露前床突上段的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近侧端,如肿瘤突出海绵窦进入硬膜下,中、前颅窝肿瘤应首先切除,进入眶尖的肿瘤要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海绵窦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动眼神经麻痹,这多由于术中过度牵拉动眼神经和肿瘤累及所致,对于较轻的眼神经麻痹多在2周内恢复,对于肿瘤较大,术中牵拉严重的动眼神经损伤,术后3月至半年也可恢复。本组1例患者术中动眼神经离断,行神经吻合术后1年,动眼神经瘫恢复。由于三叉神经眼支受累,可有角膜异物感、发痒和干燥。特别对突眼后不能复位的患者,应用抗菌素眼膏涂眼,防止角膜炎发生。在磨除视神经管上壁和前床突时,要防止脑脊液漏的发生。术后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可用持续腰穿引流方法,对于脑脊液漏不愈者,要行二次手术修补。
相关文章